永发信息网

急求社会调查报告关于职业的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2-01-01 08:47
  • 提问者网友:轮囘Li巡影
  • 2021-12-31 13:01
现在社会有300多种职业
急求一篇调查职业的报告 要1500自的
我是要打印出来 所以格式和内容都要详细的发上来
我要的是关于职业的任何职业都可以 1500字 格式正确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2-01-06 14:50
中国职业教育调查报告
近年来,“技工荒”的名词仍然到处都能听到,一荒就荒了近十年。为什么“技工荒”的局面在中国的国内没有任何改变?是职业教育系统的问题,还是人们思想观念的问题,或是其他诸多因素的问题?为此,笔者特意经过近三个月的走访调查,总结出一些重要的问题。

在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的影响下,考试的分数成为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命运的东西,理论教育更是在中国这个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国,显现出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人多岗位少,“重理论,轻实践”就成为中国教育业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员无法适应社会对实际操作的要求,使许多从职业学校毕业的毕业生无法上任工作岗位,使用人单位在缺少合格的上岗人才时,呈现出“技工荒”的这个局面,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很少有人愿意去职业学校学习”。

“技工荒”也不完全是因为缺少合格的人才所导致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人多岗位少”。用人单位没有重视他们自身的价值,总认为你不干总会有人抢着干,使用人单位没有给技工提供一个能够吸引人才的工作环境、劳动设施、福利待遇和工资水平,导致一些企业留不住人才,也使一些人才被迫改行做起了与所学无关的工作,如服务业等。这也是出现“技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进一层地了解造成“技工荒”的原因,笔者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某科研课题调查组的调查员的身份,来到了几家技工学校进行走访调查。在为期近半个月的走访调查中笔者发现,许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都能找到工作,但呆在原岗位的学生不到半年就走了一大半。在询问一些毕业生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时,他们都说技校给分配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低很、劳动福利待遇远远不足……

在询问该校的副校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时,他只说我们只是培养学生,并在毕业时给他们100%的包分配,这已经很不错了,有的技校还不如我们呢。在问其分配待遇时,该副校长说单位的待遇都很好,都在2000元左右。当问其本人已经走访了该校的一些毕业生,他们的待遇并不像你说的那么好,都不到1000元这是怎么回事。这位副校长说笔者走访的几个毕业生都是个例,由于毕业生自身理论与技术水平的问题,才使他们的工资并不高。当笔者提出要与几个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毕业生联系时,该校副校长以毕业生毕业时间长,联系不上为由,侧面地拒绝了笔者的这个要求。

事后,笔者很疑惑,为什么笔者所走访的几个毕业生的工资都不足1000元。而提出要与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毕业生联系时,却被校方以联系不上为由而拒绝。难道校方没有学生家里的联系方式吗,那学校还怎么去管理学生啊?就算学生家里的联系方式在毕业以后有所改动,但要是能联系到用人单位不就能联系到了吗,难道校方与用人单位进行长期“包分配的合作”,要是能联系到用人单位不就能联系到毕业生了吗,校方不能连个联系方式都没有吧?但这么简单的问题,作为一个堂堂学校的副校长都没有想到,可见该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水平可想而知。这些疑问还是留着让读者去猜想吧!

没有一个良好的师资队伍,就教不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教不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必然导致“技工荒”的出现。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注意与重视。不能让上述糊涂的副校长带领一支糊涂的师资队伍去培养一批又一批糊涂的人才,不要让培养出来的人才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即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师资力量,使中国的职业教育陷入自身发展的困境。

为了能够与技校毕业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毕业生在毕业后找工作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进行了长年的跟踪联系调查。该调查对象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在2005年时从一家技校毕业,通过技校包分配的渠道,分配到了一家工厂,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50元,维持在该市最低的工资标准线上。通过毕业生家长的相互联系,得知这批毕业生所分配的工作都在600元左右,只有连续工作三年以上才会升的1500多元,只有极个别的毕业生是通过家长的关系网找的工作,但工资也都不到1000元,转正后也不过是1300多元。按技校在招生时所宣称的包分配,工资在2000元以上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包分配是包分配,但工资的待遇并不高。在回访技校时,学校的一位负责人称这批学苗不好,所以工资就不能像技术非常好的人那样。但问其为何都毕业时,他的回答是毕业生考试都合格了不能不发毕业证吧。当问其为什么你们学校毕业合格的学生在用人单位却不合格时,他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各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上各有不同,是导致毕业生在某些方面不足的原因。又问其为什么所有的毕业生都不足,是不是学校在培养的质量上自身有问题,或是在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分配协议时,在需要人员的工种上存在问题时。这位负责人声称一会儿要去教委开会为由,急匆匆地走出了办公室。

从上述的走访可以得知,技校为了有一个良好的招生来源,盲目地与企业签署就业包分配的协议,为了应付所声称的毕业后包分配,使技校在教学与分配上进行盲目地教学与分配,导致一些专业不对口,毕业生的技术不过硬。更大是一个问题就是工资的待遇并不像招生时所声称的那么高,总是以一些借口来解释在毕业后,毕业生工资不高的原因是毕业生自身的问题,这难道就没有学校的一点责任吗?出而反尔的局面,也使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信誉问题存在了怀疑。在包分配的伎俩上多次上当,使中国的职业教育自己毁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发生中国“技工荒”的一个根本原因。

诸多对毕业生的不利因素是使中国发生“技工荒”的最终原因,不要让传统的观念和职业教育质量与现实的待遇和众多对毕业生不利的因素,阻碍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中国的职业教育已处在迫在改革的眉睫之时。

无聊的小方

2008年8月18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笑迎怀羞
  • 2022-01-06 15:07
这有篇范文,慢慢看,望采纳,谢谢 足球普及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寒假假期 地点:本地区 对象: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范围:足球运动 主题: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 科考方法: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 本次调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很差。 调查前,我准备了二十多份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是用来给农民,学生,以及商人或工人等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填写的,据搞查了解,我总结如下: 一.国家对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投资力度不够,当前的体制下不利于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城乡的足球投入有较大差距。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抢抓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体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体质的好事。地方上教育和体育已经和二为一,改为教体局。也为足球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如果能在广大农村开展“千校百队”活动,让校与校、村与村之间经常搞一些足球比赛,这对足球的普及大有好处。这种比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体质的同时,又能提高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吧的侵害。 二.学校足球普及困难重重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此外,青少年能否参加足球运动大多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在孩子发展中极力排斥一些对抗性强、易受伤的项目。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长们不由自主地认定孩子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调查后感: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普及足球不能光喊口号,只做表面工作,而应扎扎实实地做好社会广大人群的足球普及,只有真正普及了,中国的足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上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