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一联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本文大体按“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展开。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那几个小层次?
3.站在船头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4.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
5.请从“淡远”与“闲适”,“疏放”与“旷达”,“拙朴”与“清新”这几组词语中选则最适于《归去来兮辞》风格的词,并说明理由。
6.第三段中,作者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如果看到会的,就帮帮忙答一下吧,谢喽~看回答的程度,一题5分)
归去来兮辞并序
答案:6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04:52
- 提问者网友:原来太熟悉了会陌生
- 2021-12-19 11:3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2-01-09 21:12
下面这两个都是我自己想的哈,要是有什么不准确的表怪我哦~~
1.这句话的翻译是“问行人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表达出作者想尽快回到家中享受田园之乐,远离尘世。是一种积极的愉快的心态。
6.“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1.这句话的翻译是“问行人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表达出作者想尽快回到家中享受田园之乐,远离尘世。是一种积极的愉快的心态。
6.“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2-01-10 01:03
这篇老师让自学的
我还没学呢
建议你买本参考书
如果你找到答案记得告诉我啊
谢谢!!!
- 2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2-01-09 23:42
是挺难的``
问得很详细啊 `
- 3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2-01-09 23:14
好难哦
- 4楼网友:空山清雨
- 2022-01-09 21:51
算了吧~
- 5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2-01-09 21:30
1.、“问征夫以前路”是暗自计算行程,“恨晨光之熹微”嫌天亮太迟,这两句写出了急盼归家的心情。
2、路上→居室→庭院→郊野
3、飘荡前行的一叶扁舟上,站着从彭泽弃官归家的诗人陶渊明。骀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飘拂,俨然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终于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与难以企及处,便在于心灵的自由与悠然;人生永恒的瞬间,也常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不过是轻轻飘过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归去处”才是陶渊明心灵的
4、松菊犹存,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象征自己无心做官本,表现了自己对官场确的厌倦。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
5、
“淡远”同“闲适”相近,都表现为一种闲散、恬逸的意境。然而“淡远”比“闲适”纯净,其根源在于诗人淡泊、恬逸的情志,清静无为,乐天从命,不汲汲于利禄,不营求于荣华,以无牵无挂、与世无争的眼光去静观默察世相人生;而“闲适”则偏重于表现在朝官绅志得意满时的闲情,常笼上一层华丽堂皇的富贵气,或带有故作骄矜、雍容华贵的气派。
“疏放”同“旷达”相近,都包含豁达开脱的人生哲学和追求闲逸、安宁的自娱意识。然而,“旷达”往往以自我解嘲、及时行乐的方式来摆脱当时的苦闷,往往带有某种悲慨无奈的色彩;“疏放”则采取超尘脱俗、安分守拙的方式,在宁静淡泊中,忘却人世的烦恼,一心想在幽静的大自然里寻找心灵的避风港,“守拙归园田”。
“拙朴”同“清新”相近,都是在豪华媚俗的外衣剥落之后的淳真。但是“清新”更多地体现在一种语言文字的追求与雕琢中;“拙朴”大多如口语不经意流出,自然真切,是诗人心胸的真实展示,读起来无限亲切熨帖。
陶公的语言看似简易,其实正是艺术造诣高超的表现。“精能所至,反造疏淡。”(苏轼)这种语言,是超越了华丽雕饰之后,达到返璞归真、炉火纯青的标志。
6、(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