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市是如何沦为垃圾市场的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13:06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02-06 01:49
杭州楼市是如何沦为垃圾市场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2-06 01:57
参考资料:1,过往的繁华透支了杭州楼市太多的未来。一直以来,杭州楼市都以北上广深马首是瞻,甚至一度超越广州,被很多人士直接晋升为楼市一线城市。记得当年有外地朋友来杭,一聊到杭州的房价,总是禁不住心生豪迈,尽管嘴上虚伪地说着杭州房价太高了之类的话语,内心却早已是一副志得意满状,内心深处固执地认定,房价高的城市,肯定富足,肯定上档次,其城市地位远甩人家几条街。到如今才明白,那是种多么肤浅的攀比。也正是在这种全民狂热的普遍刺激下,买房成了很多人保全财富与佐证自我价值的最佳手法。今天再去看周边的很多朋友,手上握有两套及以上房子的人并不少,受“双限”影响,他们几无买房的可能,甚至他们的下一代,也基本不用买房了。过往对现在的透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透支,严重压缩了楼市的未来成长空间。那么多的空置房,如今都以一种漆黑沉默的方式存在着,看当年的欢歌笑语缓缓消失在时间的尽头。
2,外地投资客的绝迹,让楼市丧失两条腿走路的可能。杭州的楼市,很长时间内,都曾靠两条腿走路,一条为自住,另一条为投资。虽然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但在很多人士看来,过往两者的比例大约对半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杭州是个外向型需求的楼市。如今,随着温台等地经济增长的乏力,来杭州投资,甚至于投机的外来购买群体,基本已经绝迹,差不多一半需求的丧失,使得杭州的楼市,就算把自住型、刚需型客户的需求挖到只穿内裤,也补不上这个血盆大口般的窟窿。对于那些豪宅而言,这个窟窿已像黑洞,一点点需求填进去,转瞬即逝。
3,杭州集聚能力的下滑。无论是在楼市红火的年代,还是在楼市起伏的年代,杭州基本只是个一省需求的楼市,至于全国化,甚至国际化,那只是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梦话。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杭州的资源占有与产业活跃度,明显差上一大截,这使得杭州一直以来,对外来人口的诱惑能力有限,有数据显示,杭州一年吸引的大学生只在10万人次左右,而上海的这个数据是60万,差距巨大。杭州一直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白领阶层,也与此有关。没有大量人口的导入支撑,同时城市的吸附能力又相对有限,直接导致杭州的楼市,并不能分享到太多的人口红利。而这种趋势还随着经济的整体放缓仍在加剧。
4,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有购买能力的群体也不再轻易出手。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浙江算得上是活跃的一块,这个土地上的人们,有着光荣的白手起家的传统。与其他地区的人相比,他们勤勉、奋进,有着强烈的改变自我与社会的动力。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们游走于各个行业的最前沿,亲身感触这个社会的冷暖。比起很多人来,他们更洞悉这个社会的现实,预判这个社会的未来。同时,他们也更具备开放的视野与胸襟。未来的众多不确定性,内外在各种资源方面的明显差异,都促使他们找寻更为多元的发展道路。他们不是没有购买能力,只是他们更会衡量,还需不需要购买;或者说,还需不需要在现在,在这个地方购买。
5,政府的无节制推动,加剧整个楼市的困顿。一直以来,杭州各级政府在推地方面不遗余力,当然,全国几乎所有的政府都是如此。去年全年,杭州的土地出让收入在1300亿元以上,仅次于北京、上海。这些地,到今年都将变成房子。而在此之前,杭州还有高达12万套的库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杭州楼市已是疲态尽显,但这显然无法阻止政府高价出让土地的决心。
事实上,大量推地,还只是政府运作土地的一种手段,在推地过程中的很多手法,更让开发商有苦难言。例如说,将大块的土地切割成小块土地出让,在尽可能回避“地王”的同时,也降低了竞拍的门槛,从而放大竞拍过程中的拼杀程度,最大限度地保证政府的利益。而开发商在拿到土地后,却不得不面临同......余下全文>>
2,外地投资客的绝迹,让楼市丧失两条腿走路的可能。杭州的楼市,很长时间内,都曾靠两条腿走路,一条为自住,另一条为投资。虽然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但在很多人士看来,过往两者的比例大约对半开。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杭州是个外向型需求的楼市。如今,随着温台等地经济增长的乏力,来杭州投资,甚至于投机的外来购买群体,基本已经绝迹,差不多一半需求的丧失,使得杭州的楼市,就算把自住型、刚需型客户的需求挖到只穿内裤,也补不上这个血盆大口般的窟窿。对于那些豪宅而言,这个窟窿已像黑洞,一点点需求填进去,转瞬即逝。
3,杭州集聚能力的下滑。无论是在楼市红火的年代,还是在楼市起伏的年代,杭州基本只是个一省需求的楼市,至于全国化,甚至国际化,那只是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梦话。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相比,杭州的资源占有与产业活跃度,明显差上一大截,这使得杭州一直以来,对外来人口的诱惑能力有限,有数据显示,杭州一年吸引的大学生只在10万人次左右,而上海的这个数据是60万,差距巨大。杭州一直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白领阶层,也与此有关。没有大量人口的导入支撑,同时城市的吸附能力又相对有限,直接导致杭州的楼市,并不能分享到太多的人口红利。而这种趋势还随着经济的整体放缓仍在加剧。
4,未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有购买能力的群体也不再轻易出手。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浙江算得上是活跃的一块,这个土地上的人们,有着光荣的白手起家的传统。与其他地区的人相比,他们勤勉、奋进,有着强烈的改变自我与社会的动力。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们游走于各个行业的最前沿,亲身感触这个社会的冷暖。比起很多人来,他们更洞悉这个社会的现实,预判这个社会的未来。同时,他们也更具备开放的视野与胸襟。未来的众多不确定性,内外在各种资源方面的明显差异,都促使他们找寻更为多元的发展道路。他们不是没有购买能力,只是他们更会衡量,还需不需要购买;或者说,还需不需要在现在,在这个地方购买。
5,政府的无节制推动,加剧整个楼市的困顿。一直以来,杭州各级政府在推地方面不遗余力,当然,全国几乎所有的政府都是如此。去年全年,杭州的土地出让收入在1300亿元以上,仅次于北京、上海。这些地,到今年都将变成房子。而在此之前,杭州还有高达12万套的库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杭州楼市已是疲态尽显,但这显然无法阻止政府高价出让土地的决心。
事实上,大量推地,还只是政府运作土地的一种手段,在推地过程中的很多手法,更让开发商有苦难言。例如说,将大块的土地切割成小块土地出让,在尽可能回避“地王”的同时,也降低了竞拍的门槛,从而放大竞拍过程中的拼杀程度,最大限度地保证政府的利益。而开发商在拿到土地后,却不得不面临同......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