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什么是唯物主义?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10:25
  • 提问者网友:萌卜娃娃
  • 2021-04-06 16:16
什么是唯物主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4-06 17:14
我们在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向题: 第一,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了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第二,要克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错误理解。有人仅仅从两个语词的表面意义(英文中唯物主义为malism,来源于merial,物质,唯心主义为tdeam,来源于ideal,理想)上来理解其内涵,认为唯物主义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或贪图享受的物质主义,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乐、肉欲、爱财、吝裔、贪婪、牟利,简而言之,即一切满足感官需求,追求个人私利的因授行为。相反,认为难心主义是轻物重人、追求社会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我们说,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这种望文生义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唯物”、“唯心”是一对哲学范畴,表明一种在关于世界本原、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的特定哲学立场或哲学倾向,是一个世界现的问题。 第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交织在一起的。任何哲学,在说明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之后,还要进一步回答世界(包括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及其关系)的状况究竞是“怎么样”的问题。例如,世界上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相又制约的,还是彼此孤立、相互隔绝的?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动、凝固不变的?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外力的推动,还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一个哲学家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思想总是与他的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世界观相联系的.是包含于其中的,并且是受其制约的。解决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是辩证地还是形而上学地解决世界“怎么样”问题的前提。书然,一个哲学家是持辩证法的思想还是持形而L学的思想。对于他能否正确地解决世界本原问题也是具合影响的,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旧上学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辩证法既存在于唯物主义体系中、也存在于唯心主义体系中;形而上学也是如此。 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和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的对立;变化的、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承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特别是在是在承认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该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问题上的对立)。
梁树发主编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3年09月第1版 , 第12页 对哲学单个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恩格斯指出:“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加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到底承认某种创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而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它是物质派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喉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的第一种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的产生与发展延续很久,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代希腊罗马都存在过这种唯物主义学说。它的根本观点是用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如用水、火、气等等,并且认为这种或这些物质形总是运动变化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的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对世界抱有整体的观念,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 唯物主义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产生的。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经过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到19世纪上半叶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具有人本主义特征的唯物主义部属于这一类。这种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依据,对唯物主义的论证比起朴素唯物主义有许多进步。它认为自然界、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属性和反映。它力图把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以理性反对迷信,以科学反对宗教神学和“君权神授”,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锋”。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哲学又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第一、机械性。它把—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解释一切现象;第二,形而上学性。它把物质世界看成是彼此孤立、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第三,不彻底性。它没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即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对历史的认识,它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它的社会历史观则是唯心主义的。 唯物主义的第三种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克服了以往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的弊病,建立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包括自然界和社会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形态。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类型。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或性质归结为个人的感觉或意识。客观唯心主义则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脱离物质世界,在任何个人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认为世界广一切事物和现象就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或在现。 唯心主义的产生和存在有其一定的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在于:首先,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个发达,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其次,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总是要受到社会没落阶级、反动阶级的拥护和利用,从而使其得以保存和流传。唯心主义哲学产生与存在的认识论根源在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片面夸大认识过中的感觉、经验因素,把它们看成个依赖于物质的、第一性的,它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的概念、理性因素,把它们看成是不依赖于物质的、第一性的,则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总之,主观性、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相僵化是维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4-06 22:20
唯物主义是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 2楼网友:玩家
  • 2021-04-06 21:23
物质第一性是唯物主义 意识第一性是唯心主义
  • 3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4-06 20:18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基本观点概括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范畴。在部分国家的宣传材料以及中高等教育的哲学课程中对于唯物辩证法有如下的描述:“由于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本身抽象出来的,因而它们既是客观事物本身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认识的普遍规律,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不是一种僵死的体系,它随人类的实践运动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含义、新的范畴、规律产生出来。”
  • 4楼网友:woshuo
  • 2021-04-06 19:26
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正确地回答了意识和物质即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承认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在阶级社会中,唯物主义一般是进步阶级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级,相应地,具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成就。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的缺陷,是唯一科学、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 孙小男为您服务
  • 5楼网友:woshuo
  • 2021-04-06 18:46
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它对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作了正确的回答,承认宇宙统一于物质,精神或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客观物质世界离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唯物主义通常总是反映先进阶级或集团的利益的。在中国,唯物主义的代表有战国时的荀子,东汉的王充,南朝的范缜,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清代的戴震等。在西方唯物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古希腊罗马的朴素唯物主义;十六—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十九世纪以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