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什么意思,一夜渡江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6 22:06
- 提问者网友:饥饿走向夜
- 2021-04-06 08:02
渡江什么意思,一夜渡江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4-06 08:23
“一苇渡江”用的是什么武功? 大约一千五百年前的某一天,长江边来了一位满脸虬须的僧人,他望着滚滚的江水,折下水边的一根芦苇,将之抛入江中,然后一跃而上,踏波而去。 这是一个传说,据考最早出自宋代禅师圆悟克勤(1063~1135)所撰的《碧严集》,在现在的嵩山少林寺碑廊里还可以看到一块明代的石碑上镌刻着表现这个传说的图画。 这个传说名为“一苇渡江”,满脸虬须的僧人名叫菩提达摩,乃是一位来自印度的高僧,他从遥远的地方渡海而来,想以他所领悟的大乘佛法化导中土的芸芸众生。但是,他的佛法并不为时人所理解,他在建康(现在的南京)受到了笃信佛法的皇帝的接见,但话不投机,只好渡江北去寻找自己的信徒,“一苇渡江”所要述说的就是他这个时候的遭遇。然后,他来到北方强盛的国度北魏的首都洛阳,在这里活动了许多年,可是宏扬佛法的活动并不顺利,他所宣扬的禅法受到了当时佛学主流人士的嘲笑,他也并不被认为是一位有德的高僧,当时专门记载高僧事迹的著作(《高僧传》,南朝梁释慧皎撰,完成于519年)里共收录了当时最有名的21位高僧的简要事迹,都没有把他列进去。后来的传说是他在离洛阳不远的嵩山的一个山洞里静坐九年,面壁而思,领悟了高深的禅法,开创了中土禅宗一派,被尊为禅宗初祖。也许历史上许多有作为的人都是生前寂寂,价值在死后才被人所知。他也是这样,生前的冷清与身后的盛名形成了一种让人颇为感慨的对比。中国有句古话说:“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他的人生很是能够印证这句看透世态炎凉的古语。当其生时,处于“穷”的境况,人们并不知道要尊敬他;待他死后,精神财产之“富”使得人们把许许多多本来并不相关的东西都要与他扯上关系,把他当做少林武术的创始人也是这样一种做法。 武侠小说描写轻功,常常用凌波微步、脚踩浮萍、草上飞跃之类的意象来形容其高明,但他既然被认为是天下武功第一门派的创始者,其轻功之高自然是如何想像都不过分的,那么有“一苇渡江”的本领也就不奇怪了,“一苇渡江”的想像也可能为武侠小说作家创造武功提供了某种借鉴。不过,原来创造“一苇渡江”意象的人似乎忘了,“一苇”这个词源自《诗经.卫风.河广》中的诗句:“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原意是河岸不宽,“一苇”即可航渡;而“一苇”的含义,根据唐代学者孔颖达的解释,指的是一束芦苇而不是一根芦苇。历来“一苇渡江”画上的这根芦苇不多不少都是五片叶子,可能蕴含着佛教禅宗“一花开五叶”的传法典故,倒不是简单的轻功如何的问题了。 传说,达摩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王将相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南京,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张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 中国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