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出自哪个英国名人之口?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8 14:06
- 提问者网友:我的未来我做主
- 2021-04-28 11:12
这是谁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渊鱼
- 2021-04-28 12:36
□邢贲思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欧洲已经摆脱了中世纪的阴影,文艺复兴最辉煌的时期虽已过去,但它的余辉还没有销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样一个历史背景,给培根的哲学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培根出身于一个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新贵族家庭,父亲曾任国王的掌玺大臣。他12岁时就进入牛津大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从政,先后担任过副检察长、检察长等要职,1617年为掌玺大臣,1618年任大法官,同年封维鲁兰(Verulam)男爵,1621年封圣·阿尔班(St.Albans)子爵。正在他官场得意的时候,突然被控受贿而去官,并被送入伦敦塔,但4天后便被国王下令释放。他的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
培根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是“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是对培根哲学特点的科学概括。培根认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的知识(认识)只有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得。他说:“人是自然界的仆役和解释者,因此他所能做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他在事实上和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他认为,认识的真实性和存在的真实性是一致的,“其间的差别不过是直接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而已”,这是一种相当彻底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为什么人的认识必须从经验开始呢?因为在培根看来,客观外界的事物只有通过人的感官,才能被人们所感知,用他的话来说,“个体(客观外物)首先刺激感官,感官好像是理智的入口和门户”。值得注意的是,培根虽然强调感性经验对人的认识的重要性,但他没有把这一点绝对化,他只是强调感官是人认识外界的一个必经的通道,而并没有说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都是正确的,更没有说这种认识就是认识的全部。相反,他认为感官本身有局限性,比如感官对于那些并不是很显露的、或过于微小、或空间距离过远的物体,这未必能认识得很清楚,所以他说:“断定感官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是很大的错误”。这段话是针对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而说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培根的确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过去我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培根只强调感性认识,而对理性认识完全忽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他所使用的比喻,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说蜜蜂采蜜,原料来自花圃、田间的花丛,蜜蜂采集到花粉后,必须经过自己的加工制作,才能造出香甜可口的蜂蜜。人的认识也一样,原料只能通过感官从外界获得,但这还不等于已经获得真正的知识,人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大脑,把这些从外界获得的材料,“加以改变和消化而保存在理智中”,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培根十分重视科学实验对认识的作用。这和培根不仅是一位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有关。他认为,实验和经验不同,经验是自然形成的,而实验则是由人控制的。人通过科学实验,往往能够得到从经验得不到的知识,“自然的奥秘在技术干预之下,比在自然活动时更容易表露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培根虽是一个经验论者,但并不以通过感性经验获得的知识为满足,而是强调必须通过科学实验这种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培根虽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社会实践的概念,他的哲学总体上也没有超出机械唯物主义的水平,但从他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来看,他比起不少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要高明。
培根的认识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认为要认识自然,就要破除人的心智方面的种种障碍,实现理智的解放。在他看来人的认识错误来源于两个方面,即既来自感觉,也来自心智,心智方面的错误对人的认识影响更大。他说:“心智远不能同一面清明光洁的镜子的性质相比,在这镜面上事物的光线能按其真实的入射角而反射;不,它毋宁是一面受到蛊惑的镜子,如果不解除其魔障,恢复其原状,则充满迷信和欺诈。”来自心智方面的魔障,培根指出有四种即:种族幻象、洞穴幻象、市场幻象和剧场幻象。种族幻象是指人类共同易犯的错误;洞穴幻象是指有人把自己想象出来的理论到处乱套,强使客观事物符合他的思想;市场幻象是指不恰当地运用概念、术语所导致的错误,特别是当客观事物已经发生变化,而原来使用的概念、术语来不及作相应的变化,同它所要说明的事物之间发生了脱节,就更容易犯这种错误;剧场幻象是指因盲目信仰传统的哲学所犯的错误,在这里,培根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在欧洲哲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培根关于四种幻象的理论是从中世纪著名的唯名论哲学家罗吉尔·培根那里继承下来的,罗吉尔认为认识的障碍有四种:1、没有力量和长处的权威;2、继承性和习惯势力;3、不学无术者的偏见;4、在聪明的假面具下掩盖的无知。当然,弗兰西斯·培根的观点比起罗吉尔关于四种认识障碍的分析又进了一步,而且更加具体,更加细致。
以上,我们对培根的经验论作了一个简述。从这里可以看出,培根重视感性经验,重视科学实验,和中世纪神学以及经院哲学强调神启,强调信仰正好相反,他的哲学本质上是反对神学,反对经院哲学的。这一点从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命题也可看出。长期以来,不少关于培根的著作和论文都提到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命题,但培根究竟是在哪部著作中提出这个命题的,却一概付之阙如,久而久之,人们甚至怀疑培根到底有没有提出过这个命题。不久前,我读了美国学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的《世界文明史》才知道,在《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培根的现存著作中确实没有这个命题,但在他的《Meditations Sacrae》(《沉思录》)的片断中却留下了这句话,它的拉丁文是:“ipsa scientia protestas est”(“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沉思录》没有公开发表,所以,有的人只知道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至于在哪里说的就不得而知了。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欧洲已经摆脱了中世纪的阴影,文艺复兴最辉煌的时期虽已过去,但它的余辉还没有销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样一个历史背景,给培根的哲学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培根出身于一个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新贵族家庭,父亲曾任国王的掌玺大臣。他12岁时就进入牛津大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从政,先后担任过副检察长、检察长等要职,1617年为掌玺大臣,1618年任大法官,同年封维鲁兰(Verulam)男爵,1621年封圣·阿尔班(St.Albans)子爵。正在他官场得意的时候,突然被控受贿而去官,并被送入伦敦塔,但4天后便被国王下令释放。他的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
培根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称培根是“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是“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这是对培根哲学特点的科学概括。培根认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的知识(认识)只有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得。他说:“人是自然界的仆役和解释者,因此他所能做的和所能了解的,就是他在事实上和思想上,对于自然过程所见到的那么多”。他认为,认识的真实性和存在的真实性是一致的,“其间的差别不过是直接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而已”,这是一种相当彻底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为什么人的认识必须从经验开始呢?因为在培根看来,客观外界的事物只有通过人的感官,才能被人们所感知,用他的话来说,“个体(客观外物)首先刺激感官,感官好像是理智的入口和门户”。值得注意的是,培根虽然强调感性经验对人的认识的重要性,但他没有把这一点绝对化,他只是强调感官是人认识外界的一个必经的通道,而并没有说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都是正确的,更没有说这种认识就是认识的全部。相反,他认为感官本身有局限性,比如感官对于那些并不是很显露的、或过于微小、或空间距离过远的物体,这未必能认识得很清楚,所以他说:“断定感官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是很大的错误”。这段话是针对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而说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培根的确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学家。过去我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培根只强调感性认识,而对理性认识完全忽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他所使用的比喻,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说蜜蜂采蜜,原料来自花圃、田间的花丛,蜜蜂采集到花粉后,必须经过自己的加工制作,才能造出香甜可口的蜂蜜。人的认识也一样,原料只能通过感官从外界获得,但这还不等于已经获得真正的知识,人还必须通过自己的大脑,把这些从外界获得的材料,“加以改变和消化而保存在理智中”,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知识。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培根十分重视科学实验对认识的作用。这和培根不仅是一位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有关。他认为,实验和经验不同,经验是自然形成的,而实验则是由人控制的。人通过科学实验,往往能够得到从经验得不到的知识,“自然的奥秘在技术干预之下,比在自然活动时更容易表露出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培根虽是一个经验论者,但并不以通过感性经验获得的知识为满足,而是强调必须通过科学实验这种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培根虽然没有提出也不可能提出社会实践的概念,他的哲学总体上也没有超出机械唯物主义的水平,但从他强调科学实验的重要作用来看,他比起不少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要高明。
培根的认识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认为要认识自然,就要破除人的心智方面的种种障碍,实现理智的解放。在他看来人的认识错误来源于两个方面,即既来自感觉,也来自心智,心智方面的错误对人的认识影响更大。他说:“心智远不能同一面清明光洁的镜子的性质相比,在这镜面上事物的光线能按其真实的入射角而反射;不,它毋宁是一面受到蛊惑的镜子,如果不解除其魔障,恢复其原状,则充满迷信和欺诈。”来自心智方面的魔障,培根指出有四种即:种族幻象、洞穴幻象、市场幻象和剧场幻象。种族幻象是指人类共同易犯的错误;洞穴幻象是指有人把自己想象出来的理论到处乱套,强使客观事物符合他的思想;市场幻象是指不恰当地运用概念、术语所导致的错误,特别是当客观事物已经发生变化,而原来使用的概念、术语来不及作相应的变化,同它所要说明的事物之间发生了脱节,就更容易犯这种错误;剧场幻象是指因盲目信仰传统的哲学所犯的错误,在这里,培根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在欧洲哲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培根关于四种幻象的理论是从中世纪著名的唯名论哲学家罗吉尔·培根那里继承下来的,罗吉尔认为认识的障碍有四种:1、没有力量和长处的权威;2、继承性和习惯势力;3、不学无术者的偏见;4、在聪明的假面具下掩盖的无知。当然,弗兰西斯·培根的观点比起罗吉尔关于四种认识障碍的分析又进了一步,而且更加具体,更加细致。
以上,我们对培根的经验论作了一个简述。从这里可以看出,培根重视感性经验,重视科学实验,和中世纪神学以及经院哲学强调神启,强调信仰正好相反,他的哲学本质上是反对神学,反对经院哲学的。这一点从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命题也可看出。长期以来,不少关于培根的著作和论文都提到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命题,但培根究竟是在哪部著作中提出这个命题的,却一概付之阙如,久而久之,人们甚至怀疑培根到底有没有提出过这个命题。不久前,我读了美国学者威尔·杜兰(Will Durant)的《世界文明史》才知道,在《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培根的现存著作中确实没有这个命题,但在他的《Meditations Sacrae》(《沉思录》)的片断中却留下了这句话,它的拉丁文是:“ipsa scientia protestas est”(“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沉思录》没有公开发表,所以,有的人只知道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至于在哪里说的就不得而知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4-28 14:32
弗兰西斯·培根
- 2楼网友:怙棘
- 2021-04-28 13:27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