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培养学生课间良好的行为习惯方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21:38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02-14 04:53
如何培养学生课间良好的行为习惯方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2-14 05:01
所谓习惯,指经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极其巨大的能动力量。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乃至人生成功的基础。这一点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初中学生处在少年过渡到青年的时期,他们的人格尚未成熟稳定,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对社会的复杂性又缺乏清醒的认识。他们性格的不成熟性,使他们模仿性强、适应性强,好表现自己,不良行为或多或少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这种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治,就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对初中学生的行为习惯要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初中学生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最低层次是被动性行为。它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这是因为此时初中学生的道德认识还不充分,道德情感还不稳固,还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老师在场就守纪律,老师不在场就不守纪律。第二个层次是自发性行为。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对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并能自发地根据情境要求去做,但由于其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行为习惯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完全到位,反复性大,往往是不稳定的。这时学生不但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还需要老师和家长从外部给予一定的提醒和督促。第三个层次是自觉性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这是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并有一定的道德意志,能够自我要求,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但尚需自己的意志努力。例如,老师不在时也能守纪律,但还需要自己控制自己,提醒自己。知道上课时随便说话、玩东西是不对的,但有时还需要经过自己的思想斗争。看到别人在课堂上说话,也想说,可又一想,好学生应该自觉守纪律,虽然老师不在,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于是控制了自己的行动。这种行为虽然属自觉行为,但还不是自动行为。最高层次是自动行为。既不需外部监督,也不需自己的意志努力,这时学生遵守纪律已不是被迫的,既不是迫于教师的监督,又不是靠自己的思想斗争或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自动的行动。
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严格的要求
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如果放松要求就不会成功,这已被无数教师的无数经验和教训所证明。因此,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严格要求更是不可忽视。对于刚刚跨入中学大门的初中学生来说,由于许多地方与小学不同,在行为规范方面有着一些偏差和不适应。针对这些情况,作为初中班主任或政治辅导员就要从班级实际情况入手,制定出适合班级实际的行为规范,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学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文明礼貌,团结同学,爱护公物,早读,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课间休息,午间休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特点对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提出具体要求,如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巩固练习,三本(笔记本、练习本、纠错本)的准备等。总之,对初中学生行为习惯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只要严格要求,才能切实做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学生好习惯的的养成需要严格的训练
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时要做到十个结合,即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实践锻炼与强化体验相结合,意志努力与切断联系相结合,自我控制与履行协议相结合,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
在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最少连续训练六周。良好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工作必须一做到底,切不可“前紧后松”、“虎头蛇尾”,要有耐性,要不怕反复。行为训练要抓反复,反复抓。第二,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要有例外。要知道:学生一旦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训练就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练习,才能成功。特别是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要矫正就更要坚强的意志,强化训练。事实证明不少学生的好习惯,往往是在与坏习惯的斗争中形成的。因此,训练就要有个“狠”劲,开始第一件不该迁就他的你迁就他,以后就难以要求了。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没有“狠”劲,表面上是爱学生,可最终是害了他们。我们必须把严与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严,达到爱。寓爱于严,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第三,要把握关键点,抓好第一次。习惯训练要重视第一次,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为主,具有导向作用。如果学生第一次偷东西,老师发现了,很好教育,可能以后就不偷了。如果学生第一次偷东西老师没发现或没重视,等他偷了十次老师才发现或才重视,就不好教育了。
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目的的训练很必要,潜移默化的影响更重要。教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力量决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的,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而是教师用生命对学生的教育。它体现在教师的品格之中,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注入学生的心灵。教师的教育习惯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担负着一定责任的。可以说,教育习惯是教育观念乃至教师综合素质最持久最顽强的表现,好的教育习惯决定了教师必然走向成功,坏的教育习惯决定了教师必然走向失败。著名作家毕淑敏少年时曾是学校合唱队成员。有一次,指导教师训斥她:你唱歌不好听!她受到了打击,开始怀疑自己真的唱歌不好听。后来在表演中,指导教师命令她“只能张嘴不能出声”,这一命令使毕淑敏深感自卑和恐惧,从此在她的一生中都不敢放声歌唱。可能仅仅是习惯性的一句话,习惯性的一个表情,习惯性的一个眼神,就会改变学生的一生!不知那位老师是否想象到,毕淑敏直到现在也不敢开口大声唱歌。可见,教师的教育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呀!因此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修养,以身立教。其中特别要做到: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意志训练意志,以性格培养性格。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细心发现,细致工作,及正确引导。只要我们都来做这样的有心人,就会真正培养出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各方面都过得硬的合格的中学生。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2-14 06:30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