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总关情
——中国近代植物學开拓者钟观光
钟观光,中国教育会的主要成员,我国近代化学和植物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钟观光早年入私塾读书,勤勉刻苦,想到贫困家庭的孩子念书不容易,更加珍惜光阴,自缚其足与桌腿,以抑制好动的天性。他的寒窗苦读,打下了扎实的为学功底。17岁时已精通诗、词、文、赋,其师欣然说:“此子好学有恒,气度逾常人,前途未可限量。”光绪十三年,钟观光考中了秀才,人们谑称他为“缚足秀才”。对此,钟观光并不满足,在求学路上继续奋进。
钟观光目睹清朝腐败,外患迭乘,民不聊生,感慨地说:“不能与民偕乐,何能乐也!”甲午风云后,有识之士痛感世变日亟,非变革不足以自强,钟观光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认识到恃旧学不足以御侮,而“科学为强国之根基”,他虽然无力深造,却矢志自学理化等自然科学。在不长的时间里,他读完了由江南制造所翻译的化学、物理等书籍,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他又专程赴沪学习日语,如饥似渴,不到数月,就能通阅日文,由是知识日增,眼界大开。
钟观光原本主要研究理化,在杭州疗养时,散步于西子湖畔,青山绿水,草木葱茏,诱发了他对植物学的浓厚兴趣。他在病床上坚持自学了李善兰翻译的植物学方面的著作,病情好转后又采集标本,认真制作,很快就掌握了近代植物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从此,他“拈花惹草”,与植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5年,长沙高等师范学校派教务长专程礼聘钟观光为博物教授,钟遂讲学于岳麓三年,深受学生爱戴和崇敬。其间他曾返回故乡,筹建了一所“师藏楼”,并铺路修桥。1956年由他的儿子钟补求将“师藏楼”中所藏十几柜蜡叶标本、手稿和书籍全部无偿地献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蔡元培就职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对北大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钟观光因偶来北京,被聘为生物系教授,不任课程,筹建标本馆。这给了钟观光考察、采集和研究植物的良机,他感到非常兴奋,虽已年近半百,还是毫不犹豫地发出誓言:“欲行万里路,欲登千重山,采集有志,尽善完成君之托也,不负众望。”
钟观光三次大规模的采集旅行历时四年之久,北起幽燕,南至滇粤语,足迹遍及11个省区。他采集并制成蜡叶标本1.6万多种,共15万号,海产、动物标本共500余种,木材、果实、根、茎、竹类标本300余种。1924年,北京大学以他所采标本为基础成立了生物系,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标本室。我国著名蕨类植物学者秦仁昌先生评论说:“北大标本之真正价值,不在于新种之多寡,而在所经地域广大,各类包罗宏富,实为研究生态分布最完善之材料。”
1931年,钟观光应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邀请任研究教授,并参加中国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进行植物科属名称的订正工作。从此,年逾花甲的钟观光主要投身于我国古籍中植物名实的考订研究。钟观光的研究兼及药物学,为了将异物同名、真假之品辨明,年近七旬的老人又风尘仆仆专程赴祁州进行生药考察。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北平,科学研究已无法进行。钟观光先是去门头沟避难,后又被迫携带文献资料以及部分标本南撤。在战乱中,他的许多重要书籍、著作、手稿、日记损失严重,在北平留下的好几大箱书籍、资料后来又被国民党军队当作废物垫在碉堡里,使他的多年心血凝成的结晶毁于一旦,令人痛心疾首。钟观光回到故乡后,继续孜孜不倦地对古籍记载的植物进行考证、疏释和续写《本草疏证》。但苦于资料缺乏,研究工作难有很大进展,许多疑义之处只能“臆为论断”。他不得不叹惜:“非俟难平之后,不能为力也。”然而日本侵略者妄图尽快亡我中华,形势愈趋紧张,南京、杭州失守,宁波岌岌可危。钟观光心伤国难,万分痛苦。1940年7月,日寇首次在镇海登陆,同年9月30日,这位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的著名科学家,在忧伤中去世,享年73岁。
【相关链接】
钟观光是早期的一位致力于普及科学教育者,他认为“推动革命,非由国民教育入手不为功”,因而回乡后即创办了芦渎公学。他借款筹建校舍,又邀请名人做通俗演讲,倡导劝学、放足运动,使当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为此,1938年钟观光七十岁生日时,镇海县长张感尘送“乐育英才”木匾以褒奖他对地方教育事业的贡献。
(摘自陈梅龙《著名教育家钟观光先生传略》)
钟观光先生曾花费很多精力从事古书中植物学名的考证工作。他反复阅读《毛诗》《尔雅》《离骚》等古代名著并详为笺注,对146个科的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把《诗经》《易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的植物,按国外植物学原著,进行分种、分属检索,还对文献引证、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等逐一地考证、修改、补充和注释,整理分辑成册,写出约150多万字的毛笔手稿。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李丽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钟观光学习刻苦,他在私塾读书时,因想到贫困学子读书不易,曾把自己的腿与桌腿绑在一起以苦读,被人们谑称为“缚足秀才”。
B.钟观光是我国近代化学和植物学研究的先驱者。他矢志学习理化,后研究兴趣转移,但“以科学为强国之根基”的理念始终未变。
C.钟观光先生乐于奉献,应邀在岳麓讲学期间,于长沙筹建了“师藏楼”,之后其子将该楼所藏无偿献给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D.历时四年,钟观光不负所托,采集并制成大量标本。北京大学生物系建立的第一个生物标本室,其中的标本就是由他采集而来。
5.文章为什么要写钟观光早年接受旧学教育的经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怎样理解钟观光所说的“与民偕乐”?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这一追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文章为什么要写钟观光早年接受旧学教育的经历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9 16:36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2-09 03:44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2-09 05:03
答案:4. B(A项,钟观光考中秀才后,才被谑称为“缚足秀才”;C项,原文是“其间他曾返回故乡,筹建了一所‘师藏楼’”;D项“其中的标本就是由他采集而来”错,标本室的标本,不是全由他采集而来,原文为“北京大学以他所采标本为基础成立了生物系”。) 5.钟观光早年已养成勤奋好学的品性,这使得他能在科学研究上呕心沥血,持之以恒。受旧学影响,他17岁即精通诗、词、文、赋,这为他日后研究古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年接受旧学,目睹清朝腐败,深知恃旧学难以御侮,故转变思路,以科学为强国之根本。(答对点给2分,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6.“与民借乐”,是一种希望国家强盛、人民富足的爱国情怀,突破一己之成就、幸福而追求惠泽广大民众的奉献精神。(2分)体现:清朝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钟观光深感痛心;日寇人侵,国土沦丧,他心伤国难。终身致力于科学研究,以科学之力强国强民。兴办学校,请人讲学,倡导劝学、放足运动,致力于普及科学教育以开启民智。铺桥修路,以个人所有回馈社会。(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3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2-09 06:38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