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仇不成父子”?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5 23:09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12-24 22:43
为什么“无仇不成父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12-24 23:17
中国有句俗话“无仇不成父子”。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封神榜》。哪吒本是天上神仙灵珠子,贬谪凡间,转世为陈塘李靖三公子哪吒,怀胎三年才出世,出世时为火光红红之肉球,自此一直被李靖嫌恶,视为妖精。哪吒幼时,十分顽皮,为实家庭添上不少麻烦,最后因好玩杀死东海龙王三太子,遭灭门之灾,后听师傅太乙真人之话,一人做事一人当,挺身代罪,削肉还母,削骨还父。后来报梦母亲,求建一哪吒庙宇,谓受三年烟火,可回真身,李靖得知,派人打破哪吒庙宇,并毁其金身,后师傅太乙真人以莲花莲叶藕莲再造其肉身,新生哪吒,法力无比,可变三头六臂,哪吒再生后,一直追杀父亲李靖······这种仇父的情结,到了小说家手上却成了写不完的题材,随手都是很好的例子: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曹雪芹的《石头记》,以及近代巴金的《家》。 小说归小说,可是小说的情节是“源于生活”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赶快离开这个家,再也不想见到他了……”咨询室里,男孩满脸愤怒地说。被他“控诉”的人是他父亲,男孩列举了父亲的一系列罪行:管教太严、不讲民主、没有自知之明、顽固不化……总之,在男孩的眼里,父亲如同一个“暴君”。而当父亲来咨询室的时候,也同样列举了儿子种种不良行为——吊儿郎当、不求上进、不务正业……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 这样敌对的父子很常见,而且,这种敌对关系,常常是出现在儿子青春期及青年初期。总之,父子之争,远远地高于“父女之争”、“母子之争”。 父子之间为什么如此不易互相接纳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与男性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男性的情感表达能力不够强,很少通过语言及外显的行为来表达爱。在儿子小时候,通常会把父亲当成榜样,完成自己“男子汉形象”的建立。一个男孩子刚毅、勇敢的性格与父亲的影响是非常有关的,在学习了父亲身上这一系列优秀品质的同时,也学会了不善情感表达,这就使得男性间的情感表达不畅通。 另外,受传统角色的影响,男性都有很强的控制欲和支配欲。父亲的控制欲和支配欲在儿子小的时候很起作用,也很被儿子崇拜,做父亲的从中充分地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但是随着儿子步入青春期,儿子强烈的独立欲和父亲的控制欲便形成了冲突,于是,父子之间的抗衡产生了。 除此以外,家庭教养分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费孝通认为:抚育作用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给孩子生理上的需要;一部分是给孩子社会上的需要。在其他动物中只有生理性的抚育、而没有社会性的抚育,但在人类则两者有同样的重要性。生理性的抚育过程中,好像孩子饥饿时给以乳汁,孩子寒冷时授以温暖,孩子得到的是生理上的满足,引起的是亲密的感情。这是和社会性抚育不同的,因为,如我在上节所说,社会习惯的养成时常要改变孩子本性的行为,这是会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情,甚至是仇恨的敌意。在我们的社会,由父母分别担任社会性和生理的抚育工作,最普通的分工方式就是严父慈母的安排,使做父亲的不能不勉为其难,执行他的社会任务。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见到在父权社会里,父亲对于孩子的行为常要担负道德上和法律上连坐的责任。“子不教,父之过”,已成了我们家晓户喻的成语。为了维持自己的名誉和安全,做父亲的不能不注意家教。溺爱子女会受社会的贬责。这种压力逼使父权社会中当父亲的板起面孔来对付子女。(尤其是儿子)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