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池塘水面一层红色的东西是什么?该怎么处理

答案:3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22:15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03-09 02:35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3-09 02:43
淡水池塘表面一般都有水华形成,红色水华一般是裸藻、裸甲藻、多甲藻、黄被藻、隐藻等藻类成为优势种,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状物质。
裸藻、裸甲藻、多甲藻死后释放毒素,对养殖动物有害;黄被藻不易被鱼类消化,隐藻易引起转水,因此这类水在目前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都应进行处理。 
基本处理过程为:
首先,用藻苔净进行局部杀藻。



然后,引进好的水源进行优势种改造,用肥力高或富水保肥水。




最后,用益生素或高效利生素加超活力EM菌或光合细菌进行水质调节。



若池中裸藻、甲藻老化,要及时使用解毒应激灵或解毒安等进行解毒,以防鱼类中毒而死。 
扩展资料:
红藻为低等植物。是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是最简单的水生植物,它含有叶绿素。是水中的隐花植物,同陆地上的植物一样,氮、磷、钾是它们生长所需的基本元素。淡水红藻有61个种和9个变种。
水中的氮、磷、钾超过一定含量即为水质的富营养化,会导致水藻因养分过足而迅速生长繁殖(WB water bloom )。一部分大量生长繁殖,另一部分大量死亡,使清澈碧绿的水质变得混浊不堪,就出现了藻华现象。在海洋中死亡的藻类在海面上呈暗红色,故称之为赤潮。
水体中的水藻不单能导致水体腥臭和发绿发黑,更严重的是可以产生藻毒素,包括生物肽(肝毒素)、生物碱(神经毒素)和脂多糖(皮炎毒素)等。这种急性毒素可使饮用此水的陆生动物中毒死亡,其慢性毒素则以微囊藻毒素为代表,可经口、皮肤或随水气挥发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
藻毒素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而且藻毒素易溶与水,耐热性强,自然降解过程十分缓慢,常规的方法很难完全消除水体中的藻毒素。
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病理病变有肝脏肿大、充血或坏死,肠炎出血、肺水肿等;对于人类的半致死剂量(LD50)约为50~100 ug/kg。
人们在洗澡、游泳、观赏喷泉及从事水上休闲和运动时,皮肤接触含藻毒素的水体可引起敏感部位(如眼睛)和皮肤过敏;少量喝入可引起急性肠胃炎;长期饮用则可能引发肝癌。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水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3-09 04:29
红色水面一般是裸藻、裸甲藻、多甲藻、黄被藻、隐藻等藻类成为优势种,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状物质。裸藻、裸甲藻、多甲藻死后释放毒素,对养殖动物有害;黄被藻不易被鱼类消化,隐藻易引起转水,因此这类水在目前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都应进行处理。
  • 2楼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3-09 03:37
不用了。是自然现象,不用管他,一般是池塘的一边有,我们村子里的堰塘也有时有,一般是冷的天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