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BC375年韩灭郑时,韩趁郑失去谁的保护而灭郑?

答案:4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9 21:26
  • 提问者网友:我的未来我做主
  • 2021-03-28 22:15
BC375年韩灭郑时,韩趁郑失去谁的保护而灭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渡鹤影
  • 2021-03-28 23:07
我选择D,其他原因。

为了分析郑国灭亡的原因,首先分析地理位置的因素。
先看一下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的局面,赵国基本得到了晋国北部的领土,魏国的领土在中间,韩国则分到南面的几块。魏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的发展,在李俚、吴起等人的治理下,国力大增,于战国初期首先崛起,成为当时第一强国。于是,魏国的领土得到全面的拓展,甚至打下了秦国的河西,将领土扩展到当年晋国也没有占领的秦地。韩国在三家分晋中得到的土地最少,还是分成几块的。其中一块土地,正好在郑国的东面,北面与魏国接壤,南面是楚国,东面是宋国,西面是郑国,等于成了飞地一块。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恐怕做梦都想得到郑国,从地里上讲,可以把韩国的国土练成一片。而魏国呢,只要得到郑国,就可以硬生生地把韩国一切为二,首尾不能相顾。所以,魏国也在打郑国的主意。
再看楚国,楚国的国土,从春秋时期开始,就一直是最大的诸侯国。在其他诸侯都只有几百里国土的时候,楚国就已经幅员数千里,下辖百余县,带甲过十万了。这时的楚国,经过吴起的变法,国力有所增加,虽然楚悼王一死就被改回去了,但国力还在。恰好郑国与楚国接壤,楚国收拾不了魏韩两国,解决一个郑国还是轻松的很。
所以,可以说楚魏韩三国都在打郑国的主意,但是谁都不好先出手,否则肯定遭到其他两国的打压,于是局面就僵持了。那么作为被灭的当事人,郑国的位置又如何呢?郑国曾经在春秋初期一度强盛过,还是中原地区的小霸主。但是由于他出于交通要道,天下的枢纽位置,所以不论是北面的晋国,南面的楚国,东面的齐国,西面的秦国,一旦要向中原扩张,郑国都正好挡住了扩张的峰点,被抛到风口浪尖上。换句话说,不管谁过来,郑国都要被揍。而长期被揍的经历,养成了郑国上下圆滑的个性,是朝秦暮楚的墙头草典型代表。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郑国谁都不敢得罪,只好不停地倒来倒去,更换投靠对象,虽然总被打得很惨,但总是保存下来了。到了战国初期,局势变了,不再是晋楚对峙,换成被楚魏韩三国包围了。东西两面是韩国,北面是魏国,南面是楚国。这三个国家,郑国一个都得罪不起,于是只好继续当墙头草,稀里糊涂的随波逐流下去。

然后讲国力的问题。毫无疑问,郑国是最弱小的,弱小到相比其他三国简直是不设防的地步。上面说了,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崛起,成为当时的第一强国;楚国虽然在春秋末期遭到灭顶之灾,险些被亡国,但是总算恢复了国土,实力犹在,加上吴起的短暂变法,就算不及楚国,也没差多少。韩国相比楚魏两国是弱了些,但比起郑国强了不少。所以,比拼国力,依次是魏、楚、韩、郑。三强互相对峙,谁都不敢先动手,恰好成了郑国存活的最有利条件。

所以,楼主引用材料中所说的“郑恃魏”、“郑恃楚”,其实并不是郑国投靠了魏国或楚国,而是说,郑国凭借魏国的实力,楚韩两国就不敢轻易来攻;凭借楚国的实力,魏韩两国就不敢轻易犯境。哪个敢先动一下,必然遭到其他两国的打击。而这三国中,又没有哪个国家的实力强大到可以不顾他国的地步,于是形成了僵局。郑国在夹缝中求生存,也确实不容易。

但是,公元前375年,魏国向楚国发动进攻,形势马上就不一样了。楚魏两国打起来,一时都腾不出手,原本的平衡被打破,这等于给了韩国极好的机会,于是马上出兵,一举攻破郑都,灭了郑国。后来韩国还把国都迁到了新郑。这就好像后来赵国灭中山国一样,中山国夹在赵国和齐国之间,齐国断不允许赵国灭中山,所以赵国每次进攻都不能尽全功。后来齐国出兵攻打秦国,这才给赵国以可乘之机,迅速地灭掉了中山国。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小国的生存,都是小心翼翼维持平衡局面的结果,一旦平衡被打破,小国只有接受灭亡的命运。

后来魏国看到郑国这回是死定了,于是从韩国那里抢了一些土地作为弥补。只有楚国反应慢了一拍,什么都没捞到。

至于说为什么没有国家帮助郑国复国,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一旦郑国复国,哪怕显出复国的意图,必然遭到魏韩两国的强力打压。吃进嘴的肉哪能再吐出去?郑国固然不敢复国,当时也没有哪个国家敢帮他复国。还有一点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吞并小国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否则哪来的战国七雄?都是吞并大量小国才形成的。

可能有人要问,楚国被吴国灭亡,为什么秦国肯出兵帮助复国呢?首先,楚国是大国,大国被灭,天下局势就要发生极大的变化,作为原有的诸侯,绝不愿意看到这个巨大的波动影响到天下的稳定;其次,楚和秦是姻亲之国,秦国是愿意面对一个姻亲之国呢,还是愿意面对所谓“蛮夷”的吴国呢?这个不用我说了;再次,吴国一旦吞并楚国,实力必然大增,秦穆公想要称霸,必然不能坐视,而让楚复国,则等于在隔壁安顿了一个弱小的邻居,这个账秦穆公自然算得清;最后一点就是秦穆公这个人比较热心肠,从他和晋国几代国君打交道就可以看出来了,他是一个颇有古风的人,愿意去做这种公益事业。

最后纠正楼主的一处错误,楼主提到的华阳之战,是在100多年后的公元前273年。而在公元前375年左右,魏冉、白起都没出生呢。当时的秦国还没变法,河西之地又丢给了魏国,正处于衰弱期,哪里能打进中原?楼主所说的那两大阵营的对战,是绝对没有的。而公元前273年白起攻打魏国,那也是100年后的事情了,和替郑复国也沾不上边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3-29 01:20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个就是郑国 数典忘祖就来自郑国 哪里有人帮他复国
连打给郑国复国旗号的都没有
  • 2楼网友:鸠书
  • 2021-03-29 00:53
A 魏国
  • 3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3-29 00:24
应该是怕楚国。还有你的阵营不合理哦。下面明显比上面的实力强上不少战国七雄里面的两个加一个小国,哪是另外三个国家的对手?郑国是个小国,帮它复国的旗号?也许有吧。但是正史上没有记载,可能是规模太小了吧。
战争内容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秦将白起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各个击破赵、魏联军的一次长途奔袭作战。四十年,赵军与魏军联合进攻韩国,包围韩国重要城邑华阳。韩国求救于秦,秦昭襄王令武安君白起、客卿胡阳率军救韩。联军与韩军胶着于华阳,而华阳距秦地较远,魏、赵估计援韩秦军短期内不会赶到而疏于防范。白起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针。大军由咸阳出发,以平均每日百里的急行军进行远途奔袭,仅8天就到达华阳城下。立即向魏军发起攻击,一举歼灭魏军15万人,生擒3名魏将,魏国宰相芒卯败逃;接着,又进攻赵将贾偃,经激战,大败赵军,歼敌2万,遂乘胜直逼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境)。魏军主力多被歼灭,无力再战,割让南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地向秦求和。秦闻知燕、赵联合起兵救魏,便接受魏国南阳地后退兵。点评:此战白起出其不意,远途奔袭华阳,再一次重创敌军。貌似和郑国复国没关系吧。这是战国策上的。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