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古诗注释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21 02:07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7-20 17:40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鸠书
- 2021-07-20 18:40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现)牛羊。
“见 ” 应读 xiàn ;
“笼盖四野”中的“野”应读为yǎ
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即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⑤敕勒歌--我国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编辑本段]【词意】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编辑本段]【敕勒族的具体住地】 [1]据历史资料载,敕勒族原名狄历族,一称铁勒族,系原匈奴族的一支后裔。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该族的具体住地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宁武县管涔山一带桑干河、汾河源头区,受鲜卑族北魏王朝(后属东魏)统治。管涔山系主峰在今山西省朔州南宁武县西南约30公里处的东寨乡。山属蒙古高原南部阴山一脉。阴山从今内蒙古河套西北发脉后,主干向东至云中一带(今呼和浩特及大同左右),分出一支,巍巍南向,直抵今晋西南石楼、隰县一带,构成管涔山系。历史上,管涔山脉“无木而多草”,系高原牧区。山上之草主要是管草,管涔山因此而得名。山围多河流、湖泊、川谷,形成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至今宁武县城西南约100公里处,尚有一位于海拔2700多米以上,广约万余亩的高山草甸芦芽山天然牧场。这里,正是《敕勒歌》中所写的那种广阔、苍茫的草原自然风光。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现)牛羊。
“见 ” 应读 xiàn ;
“笼盖四野”中的“野”应读为yǎ
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内蒙古土默特旗一带。
②阴山――即阴山山脉,今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即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⑤敕勒歌--我国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编辑本段]【词意】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编辑本段]【敕勒族的具体住地】 [1]据历史资料载,敕勒族原名狄历族,一称铁勒族,系原匈奴族的一支后裔。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该族的具体住地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宁武县管涔山一带桑干河、汾河源头区,受鲜卑族北魏王朝(后属东魏)统治。管涔山系主峰在今山西省朔州南宁武县西南约30公里处的东寨乡。山属蒙古高原南部阴山一脉。阴山从今内蒙古河套西北发脉后,主干向东至云中一带(今呼和浩特及大同左右),分出一支,巍巍南向,直抵今晋西南石楼、隰县一带,构成管涔山系。历史上,管涔山脉“无木而多草”,系高原牧区。山上之草主要是管草,管涔山因此而得名。山围多河流、湖泊、川谷,形成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至今宁武县城西南约100公里处,尚有一位于海拔2700多米以上,广约万余亩的高山草甸芦芽山天然牧场。这里,正是《敕勒歌》中所写的那种广阔、苍茫的草原自然风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7-20 19:44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简析]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