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陶渊明)一封信
- 提问者网友:听门外雪花风
- 2021-05-03 15:37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5-03 16:43
- 1楼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5-03 18:21
陶大师尊鉴:
恕晚辈冒昧,吾久闻陶大师尊名,自拜读您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仰慕之情便日愈严重,很有随风蔓延之势。晚辈一直很想亲睹大师面容,以慰小小心愿,然本人不才,家母并无给予穿梭时空游走历史之异能,虽无意中曾听闻当世颇多物理学专家醉心于此“研究课题”,吾估量碍于古今有别,朝代不似,大师您对“研究课题”之意可能不甚解,其实所谓“研究课题”亦可理解成某种为解决问题而提出之不可名状之物也,虽据观察,此问题被成功解决后往往会出现彼问题,那些专家却可从中功成名就,晚辈性钝,不解其因。既然自身条件不够优异,无法如相对论理论所言般超越光速,从而达到穿越时空之效,故只能寄希望于吾辈或子孙辈发明 “时空机器”之类现代化运输工具也,彼时,若大师不嫌弃我乃默默无名之小辈,本人定驾车亲至,带上好酒两瓶,与大师促膝长谈,论天论地论星辰,论诗论菊论美酒。吾坚信,与君一席话,定然胜于读十年之书也。当然,倘若陶大师想谈论田地生产事宜亦可,虽然晚辈对之一窍不通,但我倾听的功底很深,定能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甚为抱歉,字已逾百,始想起仍未向陶大师自我介绍,实有不礼貌之嫌也。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吾非玩世不恭之徒,于是现在即补。说来惭愧,晚辈早已免冠,却依旧一事无成也,除却身边的朋友和亲戚,并无人知晓吾名吾字,其非丢脸乎?与家喻户晓的陶大师您相比,晚辈渺小如蚂蚁,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向您介绍自己很是让吾尴尬。但出于礼仪,吾仍需向您说明,本人乃宁大中文系学生,当年高考失利,分数不甚理想,同校法学院未取,便有些莫名地来到文学院。经过近两年大学生活熏陶,已和环境很好地融为一体也,如所有中文系雄性成员般,习惯于无所事事,热衷于摆酷装深沉。什么?您不知 “高考”为何物乎?其实这个挺好解释,当今中国所谓之“高考”跟大师你所处时代之“九品中正”较为相似,跟大师成名数百年后出现之“科举”则简直可谓同模之具。打个比方,高考就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功过桥者固然喜形于色,欢喜雀跃,但他一定也能看到桥下河里漂浮着的死人和活人。一言以概之,高考即把学生人为分等级之方法也,且分等级之人与被分等级之人都热衷于此也。
由于专业需要,曾多次拜读大师作品,对您作品感触颇深,很有“此文只应天上有”之惊叹也,对大师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断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您那些隽永的五言诗中简短言语包涵着多少人生哲理?平凡字眼描绘了多少至美意境?实乃可歌可泣。据说中文系毕业之人只能靠挥舞笔杆以谋生,而大师您,则是很多中文系学生的偶像。您伟大之艺术成就,让我感到踏着光速亦难见大师背影,心中惴惴不已。吾之担心或许有点杞人忧天意味,但很多时候,“饭碗”在各朝各代沉难道不是个沉重话题乎?
晚辈知晓 “安贫乐道”是大师您的为人准则,此观念更是影响了不少人,虽然之中包含很多或碍于仕途不顺,或碍于生财无道,或碍于脾气不合之辈,换句话说,乃不得不“安贫乐道”者也。但无论如何,也显示出了您那巨大的影响力。曹操此人物您该有所听闻 ,他所言之“不能流芳百世界,也要遗臭万年”同样影响了不少人,虽然其中多数也是不得不为之。但话说回来,大师之作品虽惊天地,亦泣鬼神,有无可比拟之艺术价值,然拿到现代,估计大师您还需过清贫生活也。
或许大师不知,如今出版界皆以字数来衡量书之价值也,这点在报界尤为明显,颇多被誉为作家之人为了宏大篇幅(也是为了钱)都开始捣鼓长篇。恕晚辈直言,大师之作品虽篇篇珍宝,然大多篇幅短小,以“千字千元”知名作家之稿费标准衡量,您的诗篇只能换回百来块钱,而百来块钱,难以在当今社会养家糊口也。而喝稀粥,啃窝头,非现代人之追求也。故吾建议大师不妨亦试写长篇,您完全可以把您的名作《桃花源记》改成长篇,里面夹杂些爱恨情仇,甚至可以写些所谓“少儿不宜”之内容,然后如贾平凹般注明:“此处省略XX字。”或像余秋雨般为自己的新书到处做宣传,遍地开签售会,然后借自己的知名度屡次上电视栏目做特邀佳宾,挣些外块。吾之时代有君唤作金庸者也,其写儿女侠情之长篇小说十余本,据说其书总销量已逾八万万本,现际此君财多如海,更是混到了当今世界最高等学校剑桥大学之博士文凭,堪称作家成功操作成功运营之典范也。以大师之才,胜金庸十倍,晚辈认为大师亦可仿其路线,您几千年前就写出了科幻小说《桃花源记》,可谓前无古人,虽有后人,但远不及您。若大师相信晚辈,不妨一试,那样钱财立刻滚滚而来,挡也挡不住。也许您会说钱乃身外之物,不可为之执迷,但晚辈身边尽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之类言语,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时代已经不可扭转地变迁,望大师思之也。
大师想必能体谅,晚辈以上言语无非为大师着想而说,若有不妥之处尽请指教。所谓忠言逆耳,吾仍有个善意的建议,请大师试听也。晚辈揣测,大师早已看破红尘,思想境界已非吾辈可及也。据史书介绍,陶大师您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为太守,父亲亦为朝廷官员,到您的时候虽呈没落之势,但以您横溢之才华,所谓东山再起,所言光耀门楣难道不是易如反掌乎?毕竟大师您生活的时代还没有“百无用处是书生”之类言语。可吾听说您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有些意气用事地辞官隐居。并非晚辈无骨气,吾实在为大师您错过大好机会之举惋惜不已,上级来视察,您应当十里外接送,更不要说折折腰了,或许从此您就官运亨通,大富大贵。现在社会之人,别说五斗米,就是一碗饭都有千百人愿意千百次折腰。试想,如果让大师您生活在当今世界,已您性格,定会对达官贵人有所怠慢,对点头哈腰之举嗤之以鼻,那不才猜想上级定会给你穿小鞋,那时陶大师处境可能会不太妙也。所以晚辈建议大师多与权贵合作,您性厌官场亦无妨,只要利用您的影响力适时为某君说个好话,其定会感激不尽,那时,您的好处还能断绝乎?此举,既可不悖大师您崇尚自然,性喜自由之性格也,亦可活地丰富多彩,财源滚滚,不可谓不是一个好方法。
当然,大师您“独醒独清”之姿态务必要保持,至少在表面上要保持,这样才能让普通群众产生神秘感——人类总是对自己所缺的充满憧憬——从而维持甚至扩大您的知名度。
不知不觉天已经昏黄,对吾打搅大师您清修之行为心感颇为抱歉,临书仓卒,不尽欲言,望谅解。
敬颂颐安
晚辈 石头 拜上
丙戌年 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