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求一些经典的赠别诗词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4 17:49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2-24 06:02
最好是古诗词 赠朋友亲人情人的都可以 有典故 有作者 内容含蓄 韵律优美 谢谢啦~!~!思乡怀人的也可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2-24 06:59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8666239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雾月
  • 2021-02-24 10:26
一.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2楼网友:孤老序
  • 2021-02-24 09:47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 3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2-24 08:58
这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 4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2-24 08:30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睡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5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2-24 07:33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由来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兴致勃勃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马上就明白了。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8666239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编辑本段]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4. 闻:听见。 5. 深千尺:很深,这里用了夸张手法。 6. 不及:比不上。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名家评点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