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看见一张照片会回想很多 甚至好像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6 10:17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03-15 18:52
为什么你看见一张照片会回想很多 甚至好像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3-15 20:26
给你点专业的解释。
长时记忆的提取
提取属于信息的输出过程。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有熟悉之感,可以识别和确认。回忆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的重新复现。这两种形式对信息的提取都需要一定的线索,还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选择一定的中介。关于如何提取信息,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理论认为,信息的提取是根据信息的意义、系统等来搜寻记忆痕迹,使痕迹活跃起来,可回忆出有关的项目。另一种理论认为,记忆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存储起来的是一些元素或成分,回忆则是把过去的认知成分汇集成完整的事物。这两种理论各自适合于不同的编码形式。搜寻理论可能适合于表象储存,重建理论适合于语义储存。提取的效果一方面依赖于储存;另一方面依赖于线索。倘若储存本身是有组织的、有条理的,是有层次结构的,提取时只要使层次网络中的某些节点激活,使与这些节点有关的信息处于启动状态,回忆就会很容易进行。若储存是杂乱无章的,提取就不会顺利。线索在提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索的数量多、质量高,提取就容易。线索的质量是指线索中的信息与记忆痕迹中的信息匹配联系的紧密与否。一般来说,再认比回忆容易提取信息,这是因为再认时有关线索就是再认的感性依托,有较多的线索给以提示,可帮助尽快地确认。
再认与回忆
再认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之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人在识别某一对象时,一方面要对它进行知觉分析,同时还要从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中提取有关的信息(模式)与之对照比较,经过多层次的连续检验,最后才能完成确认。当再认发生困难时,就要努力寻找各种有关的线索,力图恢复过去已经建立的联系。可见,再认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包含有知觉、回忆、联想、比较、验证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
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熟记了的事物一出现,几乎可以无意识地、自动化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识别。在日常生活中,错误地再认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由于识记的不巩固、不精确,原有的联系消失或受干扰,一旦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不能激活原有的记忆痕迹,仅有熟悉之感而无法从整体上加以正确的再认。或者对有关信息(模式)的提取发生了错误,导致错认。另一种是由于联系的泛化,导致错误的再认。例如,错把一个陌生人当作一个熟人相认,这是因为他的许多特征与熟人相似,这些特征在头脑中产生了泛化,因此导致了“张冠李戴”。在学习识别汉字时,常常会出现认错、写错的现象。如像戍、戌、戎,这几个字很相似,稍不细心知觉,又没有精确将它们加以分化,时间久了,头脑中的痕迹不清晰,极容易发生混淆,因此常常认错。此外,病理性障碍也会发生不识物症或不识人症。
再认同“模式识别”直接关联,目前模式识别已成为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加以研究,因此再认有时被放入知觉范畴中去研究。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面前,可以重新回想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回忆。
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前者是有预定的回忆意图和目的,在回忆任务的推动下,自觉主动地进行的回忆,后者是没有明确回忆目的和意图,也不需要努力地搜索,完全是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旧经验。一件事偶然涌上心头,浮想联翩或触景生情,漫无目的地,不由自主地引起种种回忆。这种回忆的内容往往是不连贯、不系统的。
提取的种类
无论再认还是回忆,若不依赖任何中介和提示线索,直接把有关信息从长时记忆库中抽取出来,对信息的检索几乎是自动化的,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程序,这种提取称为直接搜寻。例如,当你的一位朋友在电视屏幕上一出现,你能立刻把他再认出来,这是通过直接搜寻达到再认的,这种再认又称为直接再认。若问你今年暑假同谁结伴旅游,你会说出张三、李四等一些人的名字。这种回忆称为直接回忆,而这种提取就是直接搜寻。有时我们的再认和回忆需要一些提示线索或中介性的联想才能达到再认或回忆。例如,若问1992年的10月31日上午你在干什么?对这个问题很难立刻回忆出来,往往要借助日记、备忘录或其他一些中介物,对问题进行某种预加工,以便确定回忆方向,把回忆的范围逐渐缩小,此外还要提出一些假设,对假设要逐一验证,排除无效的回忆线索,凭借联想搜寻新的线索,直至完成回忆任务,提取出必要的信息,这种回忆称为间接回忆。直接回忆与间接回忆不是绝对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来可直接回忆的内容,由于荒疏、印象淡漠,再回忆时要凭借联想搜寻,进行追忆。反之,间接回忆的内容由于联系的巩固和熟练,回忆时可不加思索迅速在头脑中重现。联想在回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当具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并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只要一事物出现,就会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回忆常常以联想搜寻的形式进行。常见的联想有以下几种。
1.接近联想
在时空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在人们的经验中形成联系,只要其中一事物出现,就会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提起北大想起清华,这是因为两校相邻,空间接近之故。看到闪电想起雷鸣暴风雨,这是由于两种现象是相继出现,在时间上是接近的。
2.相似联想
由一件事物的感知引起与它在性质上相似事物的回忆,称为相似联想。文学中的比喻常常借用相似联想,作诗托物寄意也是靠相似联想。
3.对比联想
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同它具有相反特征或相排斥的事物的回忆,称为对比联想。例如,由美想到丑,由草原想到沙漠,由黑暗想到光明等。
4.关系联想
由事物的多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联想。如部分与整体、种属关系、因果关系等所形成的联想均属关系联想。
在识记时,有意识地在事物之间多建立联系,形成各种联想,有助于回忆,联想越丰富,回忆越容易。
联想在其他心理活动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凭借联想可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料、原则。举一反三的联想可开发人们的求异性思维,使思维流畅、变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想象活动中,借助联想可唤起人们更丰富的想象,由联想而进入发明创造活动。在情绪的研究中,利用自由联想的方法还可探索人的心理状态。
影响提取的因素
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信息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
1.对信息合理组织能改善提取
从容量巨大的长时记忆库中检索提取信息,就像到一个藏书极多的图书馆查找某一本书一样,能否顺利地找到那本书,与对书的归类编目存放有关。同理,人们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或使它们处于一定的前后关系中可以增加线索,促进提取。
包尔等人(Bower,1969)做了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记4张词表。对一些被试给他提供的词表是按照树状层次组织起来的。对另一些被试所提供的词表上的词是随机排列的。识记后进行回忆的测验,其结果表明,被试对有层次组织的词回忆的正确率达65%,而对随机排列的词回忆只有19%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证明了高度组织起来的材料,按层次网络储存的材料有助于提取。这是由于材料的组织为提取时的搜寻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线索。
而对随机排列词表的词的搜寻,有如走迷宫,常常在某些词上打圈子,影响顺利地提取。这说明合理地组织材料,按组织系统储存,可保证提取活动准确和高效率的进行。
2.使信息储存处于编码时的前后关系中有助于提取
由于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情景中的,我们识记时,这种场合因素微妙地伴随着人对事物的识忆,当再认或回忆的场合与识记的场合越相似,就越有利于对信息的提取。也就是说,信息处于编码时的前后(或上下文)关系中,这种场合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提取线索。特别是在提取复杂材料时,与材料有关的上下文线索将有助于材料的迅速恢复。
3.干扰对提取的影响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记忆线索与几个有关事物相联系的情况,其中与一个线索联系较牢固的项目往往会干扰与同一线索联系较弱的项目的提取。例如,一个篮球运动员改踢足球,开始他总不能得心应手,其原因是,打篮球的规则与技巧已经很熟,甚至习惯化了,改踢足球后,原来形成的技能总会干扰对踢足球运动信息的提取,多次出现犯规行为。
与同一线索联系的项目越多,通过该线索提取目标项目就越困难。如果将与同一线索相联系的各个项目进行意义加工和组织,就会减少彼此的干扰。
此外,消极情绪也会妨碍对信息的提取。例如,考试时,一旦遇到一个难题答不出来,便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种种担扰心理,在这种心境状态下反而会更加干扰对回答问题有关的信息,造成回忆的困难。
长时记忆的提取
提取属于信息的输出过程。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再认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有熟悉之感,可以识别和确认。回忆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的重新复现。这两种形式对信息的提取都需要一定的线索,还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选择一定的中介。关于如何提取信息,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理论认为,信息的提取是根据信息的意义、系统等来搜寻记忆痕迹,使痕迹活跃起来,可回忆出有关的项目。另一种理论认为,记忆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存储起来的是一些元素或成分,回忆则是把过去的认知成分汇集成完整的事物。这两种理论各自适合于不同的编码形式。搜寻理论可能适合于表象储存,重建理论适合于语义储存。提取的效果一方面依赖于储存;另一方面依赖于线索。倘若储存本身是有组织的、有条理的,是有层次结构的,提取时只要使层次网络中的某些节点激活,使与这些节点有关的信息处于启动状态,回忆就会很容易进行。若储存是杂乱无章的,提取就不会顺利。线索在提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索的数量多、质量高,提取就容易。线索的质量是指线索中的信息与记忆痕迹中的信息匹配联系的紧密与否。一般来说,再认比回忆容易提取信息,这是因为再认时有关线索就是再认的感性依托,有较多的线索给以提示,可帮助尽快地确认。
再认与回忆
再认指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有熟悉之感并能被识别和确认的过程。人在识别某一对象时,一方面要对它进行知觉分析,同时还要从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中提取有关的信息(模式)与之对照比较,经过多层次的连续检验,最后才能完成确认。当再认发生困难时,就要努力寻找各种有关的线索,力图恢复过去已经建立的联系。可见,再认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包含有知觉、回忆、联想、比较、验证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
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熟记了的事物一出现,几乎可以无意识地、自动化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识别。在日常生活中,错误地再认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由于识记的不巩固、不精确,原有的联系消失或受干扰,一旦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不能激活原有的记忆痕迹,仅有熟悉之感而无法从整体上加以正确的再认。或者对有关信息(模式)的提取发生了错误,导致错认。另一种是由于联系的泛化,导致错误的再认。例如,错把一个陌生人当作一个熟人相认,这是因为他的许多特征与熟人相似,这些特征在头脑中产生了泛化,因此导致了“张冠李戴”。在学习识别汉字时,常常会出现认错、写错的现象。如像戍、戌、戎,这几个字很相似,稍不细心知觉,又没有精确将它们加以分化,时间久了,头脑中的痕迹不清晰,极容易发生混淆,因此常常认错。此外,病理性障碍也会发生不识物症或不识人症。
再认同“模式识别”直接关联,目前模式识别已成为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加以研究,因此再认有时被放入知觉范畴中去研究。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面前,可以重新回想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回忆。
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前者是有预定的回忆意图和目的,在回忆任务的推动下,自觉主动地进行的回忆,后者是没有明确回忆目的和意图,也不需要努力地搜索,完全是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旧经验。一件事偶然涌上心头,浮想联翩或触景生情,漫无目的地,不由自主地引起种种回忆。这种回忆的内容往往是不连贯、不系统的。
提取的种类
无论再认还是回忆,若不依赖任何中介和提示线索,直接把有关信息从长时记忆库中抽取出来,对信息的检索几乎是自动化的,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程序,这种提取称为直接搜寻。例如,当你的一位朋友在电视屏幕上一出现,你能立刻把他再认出来,这是通过直接搜寻达到再认的,这种再认又称为直接再认。若问你今年暑假同谁结伴旅游,你会说出张三、李四等一些人的名字。这种回忆称为直接回忆,而这种提取就是直接搜寻。有时我们的再认和回忆需要一些提示线索或中介性的联想才能达到再认或回忆。例如,若问1992年的10月31日上午你在干什么?对这个问题很难立刻回忆出来,往往要借助日记、备忘录或其他一些中介物,对问题进行某种预加工,以便确定回忆方向,把回忆的范围逐渐缩小,此外还要提出一些假设,对假设要逐一验证,排除无效的回忆线索,凭借联想搜寻新的线索,直至完成回忆任务,提取出必要的信息,这种回忆称为间接回忆。直接回忆与间接回忆不是绝对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来可直接回忆的内容,由于荒疏、印象淡漠,再回忆时要凭借联想搜寻,进行追忆。反之,间接回忆的内容由于联系的巩固和熟练,回忆时可不加思索迅速在头脑中重现。联想在回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当具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并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只要一事物出现,就会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回忆常常以联想搜寻的形式进行。常见的联想有以下几种。
1.接近联想
在时空上比较接近的事物,容易在人们的经验中形成联系,只要其中一事物出现,就会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提起北大想起清华,这是因为两校相邻,空间接近之故。看到闪电想起雷鸣暴风雨,这是由于两种现象是相继出现,在时间上是接近的。
2.相似联想
由一件事物的感知引起与它在性质上相似事物的回忆,称为相似联想。文学中的比喻常常借用相似联想,作诗托物寄意也是靠相似联想。
3.对比联想
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同它具有相反特征或相排斥的事物的回忆,称为对比联想。例如,由美想到丑,由草原想到沙漠,由黑暗想到光明等。
4.关系联想
由事物的多种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联想。如部分与整体、种属关系、因果关系等所形成的联想均属关系联想。
在识记时,有意识地在事物之间多建立联系,形成各种联想,有助于回忆,联想越丰富,回忆越容易。
联想在其他心理活动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凭借联想可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料、原则。举一反三的联想可开发人们的求异性思维,使思维流畅、变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想象活动中,借助联想可唤起人们更丰富的想象,由联想而进入发明创造活动。在情绪的研究中,利用自由联想的方法还可探索人的心理状态。
影响提取的因素
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信息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
1.对信息合理组织能改善提取
从容量巨大的长时记忆库中检索提取信息,就像到一个藏书极多的图书馆查找某一本书一样,能否顺利地找到那本书,与对书的归类编目存放有关。同理,人们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或使它们处于一定的前后关系中可以增加线索,促进提取。
包尔等人(Bower,1969)做了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记4张词表。对一些被试给他提供的词表是按照树状层次组织起来的。对另一些被试所提供的词表上的词是随机排列的。识记后进行回忆的测验,其结果表明,被试对有层次组织的词回忆的正确率达65%,而对随机排列的词回忆只有19%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证明了高度组织起来的材料,按层次网络储存的材料有助于提取。这是由于材料的组织为提取时的搜寻过程提供了有利的线索。
而对随机排列词表的词的搜寻,有如走迷宫,常常在某些词上打圈子,影响顺利地提取。这说明合理地组织材料,按组织系统储存,可保证提取活动准确和高效率的进行。
2.使信息储存处于编码时的前后关系中有助于提取
由于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情景中的,我们识记时,这种场合因素微妙地伴随着人对事物的识忆,当再认或回忆的场合与识记的场合越相似,就越有利于对信息的提取。也就是说,信息处于编码时的前后(或上下文)关系中,这种场合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提取线索。特别是在提取复杂材料时,与材料有关的上下文线索将有助于材料的迅速恢复。
3.干扰对提取的影响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记忆线索与几个有关事物相联系的情况,其中与一个线索联系较牢固的项目往往会干扰与同一线索联系较弱的项目的提取。例如,一个篮球运动员改踢足球,开始他总不能得心应手,其原因是,打篮球的规则与技巧已经很熟,甚至习惯化了,改踢足球后,原来形成的技能总会干扰对踢足球运动信息的提取,多次出现犯规行为。
与同一线索联系的项目越多,通过该线索提取目标项目就越困难。如果将与同一线索相联系的各个项目进行意义加工和组织,就会减少彼此的干扰。
此外,消极情绪也会妨碍对信息的提取。例如,考试时,一旦遇到一个难题答不出来,便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种种担扰心理,在这种心境状态下反而会更加干扰对回答问题有关的信息,造成回忆的困难。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3-15 23:14
比较怀念,
- 2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3-15 21:46
嘎羧要离开云南西双版纳善良的人们去象冢了,人们依依不舍地送它到村口,老人与孩子端来了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他只喝了一点水,随后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嘎羧边走,心里边想:“我就要离开这里去象冢了,我不会忘记这二十多年来人们对我的敬爱、爱护与细心照料的,这几年,善良的人们不让我搬一点东西,把我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对我这么友善,真让我感动!我会永远感激他们的,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善良的人们:再见了!我在这个世界上待不了多久了,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美好的回忆,再见了!”嘎羧一边想着,一边深情地注视着人们,一步三回头地走向打洛江畔。 嘎羧矗立在江边,望着那块龟形礁石,对它亲了又亲,又望着他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心里感慨万千:“我和战友们带着人们胜利的希望,冒着枪林弹雨,扑向敌人。在与敌人的搏斗中,许多同伴纷纷倒地而亡,日寇也鬼哭狼嚎,吓得丢盔弃甲。望着死去的同伴,我无能为力,只能用尽力量去杀敌,来保卫家园!战友们,你们牺牲后我却活了下来,这对我来说不是幸运,而是莫大的痛苦!战友们,你们知道我有多伤心吗?我没有和你们一起前往天堂,你们走慢些,等等我吧……” 嘎羧低着头,走到百象冢,待到第二天,他已经走了…… 他没有带走一丝云霞,只带走了他浴血奋战时的象鞍,他给村民留下的不是痛苦,而是快乐和温馨……
- 3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3-15 21:39
之所以会把那张照片保存下来,就说明那一瞬间值得留念,看到照片想起当时的场景很正常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