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宗璞 《西湖的绿》阅读答案?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2 23:33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1-12 04:11
宗璞 《西湖的绿》阅读答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春色三分
  • 2021-01-12 04:48
我没找到答案,只找到点拨,希望能对每一位求答案的童鞋有用。
1.请快速阅读全文,划出显示作者游踪的句子。
【点拨】写游记,一般以游踪为序,读游记,抓住游踪,有利于我们迅速理清文章结构。
2.请你概括:西湖的绿,在作者笔下显出了哪些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点拨】首先要明确答题(概括)区间:在⑤、⑥、⑦三段;其次,有些可以直接摘引回答,如“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有些则须概括,如苏堤树身上青苔的绿,鲜嫩,可爱,莽莽苍苍,坚忍不拔,生机勃勃……
3.作者笔下的绿写得非常生动优美、富有生气,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请从运用写作技巧的角度分析。(要举例分析,至少说出两个方面)
【点拨】提示:设题要求分析写作技巧,比较突出的技巧有: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对比映衬的表现手法;运用优美词语、句式等等。答题需有例句,有分析。
4.最后一段中“鞋匠的议论”是什么意思?它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作者将这篇小文比喻为“鞋匠的议论”,是一种自谦的话,应从这个方面去理解其意思;在结构上的作用要从照应前文,使结构严密紧凑上考虑作答。

另从第三题开始,又有别的题型:
19.作者写的是西湖,为什么文章开头却从《永远的微笑》写起?(4分)

20.结合文意,分析文章结尾“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一句的具体含义和作用。(5分)

21.阅读下面朱自清的散文《绿》中对梅雨潭“绿”的描写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梅雨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西湖漫笔》第⑤段至第⑧段详细描写了西湖的“绿”,与《绿》的选段进行比较,你认为哪个描写更好,并简要说明原因。

19.对《永远的微笑》的欣赏认识过程与下文对西湖美的认识过程相似。(1分)通过写对《永远的微笑》由不觉得美到被深深打动的认识过程,(1分)引出下文对西湖的认识同样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并重点突出了对西湖的美的赞颂。(2分)

20. “这热闹”指的是人们在西湖嬉戏游玩的活泼热闹。(1分)苏词 “倾城随太守”热闹的是射猎取乐的达官显宦们,今天热闹的都是普通百姓。时代不同了,这种“热闹”的意义也迥然不同,所以说“更千百倍地有意思”。(2分)对深化作品赞美祖国河山和发展的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分)

21.

(1)《西湖漫笔》中对“绿”的描写好。(1分)《西》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从整体写出了西湖绿的特点,还选取了苏堤、花港观鱼等进行了点的描写。“绿”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变化。(2分)《西》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又譬如写:“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文字极为简约,却传神尽意。(2分)《西》融情于景,将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融入到了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委婉。如“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语言通顺流畅1分)

(2)《绿》中对“绿”的描写好。(1分)《绿》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的绿。通过描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水波等等的“绿”的不够恰到好处来突出梅雨潭“绿”的美丽。(2分)《绿》采用了第二人称来写,用“你”来称呼梅雨潭的“绿”,拉近了与梅雨潭的“绿”的距离,便于抒发对其强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分)《绿》情景结合,既有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又有直接抒发对梅雨潭的“绿”的感情。(2分)《绿》描写梅雨潭的“绿”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既有通过描写别的地方“绿”来衬托梅雨潭的“绿”,又有对梅雨潭的“绿”的直接描写。(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语言通顺流畅1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1-12 08:05
答案:(1)《西湖漫笔》中对“绿”的描写好。(1分)《西》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从整体写出了西湖绿的特点,还选取了苏堤、花港观鱼等进行了点的描写。“绿”的特点既有共性,又有变化。(2分)《西》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又譬如写:“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文字极为简约,却传神尽意。(2分)《西》融情于景,将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融入到了景物描写之中,含蓄委婉。如“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语言通顺流畅1分)
(2)《绿》中对“绿”的描写好。(1分)《绿》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梅雨潭的绿。通过描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水波等等的“绿”的不够恰到好处来突出梅雨潭“绿”的美丽。(2分)《绿》采用了第二人称来写,用“你”来称呼梅雨潭的“绿”,拉近了与梅雨潭的“绿”的距离,便于抒发对其强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分)《绿》情景结合,既有对梅雨潭的“绿”的描写,又有直接抒发对梅雨潭的“绿”的感情。(2分)《绿》描写梅雨潭的“绿”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既有通过描写别的地方“绿”来衬托梅雨潭的“绿”,又有对梅雨潭的“绿”的直接描写。(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语言通顺流畅1分)
解析:所谓“点睛”之词,是指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所采用的鉴赏术语(加点词语)。缺乏术语,即使有对相关语段的分析解读,也会如群龙无首一般,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鉴赏也不可能得分。因此,我们应有相关的知识储备。比如:要求回答“某一句话的作用”这类题,如问的是结构方面的作用,可考虑是否该用“承上启下”、“过渡”、“首尾呼应”等关键词语加上自己的话;如果是内容和主旨方面的,可考虑“强化”“升华”“画龙点睛”等词语;如果是情节方面的话,简短的一个故事之类的则要考虑“铺垫(伏笔,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悬念”“反差(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之类)”等词语,若是神话传说则要考虑是不是要增强文章的神秘色彩等等;如果涉及到修辞方面的作用,可以想到对比,夸张,生动形象,印象深刻;而写作手法的作用则要考虑更多,因为具体的材料不同,要考虑的也要很多,这些可参考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寓褒于贬等等
  • 2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1-12 07:23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还不错吧!追问请问你是不是太缺德了,等来等去等来一首诗,我要的是答案!追答呃.......................................................
  • 3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1-12 06:44
怎么没有具体的答案啊
  • 4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1-12 06:05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仰望天湖山,只见那嵯峨黛绿的群山,满山蓊郁荫翳的树木与湛蓝辽阔的天空,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
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个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在彩带上,缓缓地向上移动着。
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
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调皮的孩子和你捉着迷藏。
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远远望去,整座雪峰好像一朵闪闪发光的雪莲,不需要任何美丽的装饰,它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个最完美的奇迹。
在阳光下,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看上去好像离眼前近了许多,也陡峭了许多。
大小冰山千姿百态,洁净的冰面像龟背一样裂成美丽的纹理,却并不破裂,冰面像镜面一样光滑透明,可照人影。
两岸的山峰变化成各种有趣的姿态:有时像飘洒的仙女,有时像持杖的老翁,有时像献桃的猿猴,有时像脱缰的野马。
南极的冰山,顶部平展展的,四面陡立,像刀劈似的整齐,颜色是蓝幽幽的。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擎手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上,古人盛赞泰山“方古此山先得日,诸峰无雨亦生云”。
巍峨的云峰上,霎时峭壁生辉;转眼间,脚下山林云消雾散,满山苍翠,掩映着雕檐玲珑的古代建筑群。
  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峡江两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让人头晕。
  幽幽的深谷显的骇人的清静和阴冷。
  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1.如许的山盘绕着如许的水,如许的水反照着如许的山,再加之面的天空中烟霭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应像是走进了绵延不停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我瞥见过波涛壮阔的沧海,玩赏历程度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瞥见过漓江如许的水。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患上让你觉患上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患上可以瞥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患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4.船桨激起的微波廓张出一道儿道水纹,才让你觉获患上船在进步,岸在后移。
5.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耸立而起,各不相连,像白叟,像巨象,像橐驼,奇峰罗布,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青翠的樊篱,像新生的竹笋,颜色明丽,反照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怪石嶙峋,怪石粼粼,仿佛一不警惕就会栽倒下来
写山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