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7 20:56
  • 提问者网友:风月客
  • 2021-03-07 08:00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3-07 08:50
阅读教学的过程,主要还是文本解读与文本迁移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所谓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觉得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理解文本、熟知语言、运用文字的能力。因此,思维的洪流应该流淌在文本这个河床上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3-07 10:13
首先,要选准思维训练的“点”。所谓思维训练的“点”就是通过思维所要的问题,它是思维训练的目标。要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思维目标产生情趣,如果学生对思维训练目标产生了强烈的渴求愿望,他们便有了定向追踪目标的心理基础(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注意)。以往阅读教学中教师总爱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没有把结论作为学生思维训练的目标。因此,学生对教师所给的结论只能获得"是什么"这样简单的判断,而懒于通过自己的阅读去思维"为什么"或"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长此下去,学生便成了为教师灌输"死"知识的容器,而不会敏锐地发现和准确地选择阅读中思维训练的点。这样就严重地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撩拨学生追求思维目标的渴求心理。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有的教师抓住题眼,让学生分析作者可能要写什么内容;有的教师从直观事物入手,让学生揣摩作者将会从哪个角度,按什么层次加以述说;有的教师则先讲述与故事相关的情节,让学生推究将会发生的情况;还有的教师从写作背景入手,帮助学生了解写作时代背景,估计作者会提出什么见解或主张等等。如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已》时,一开始就提问:孔乙已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穿长衫?又为什么站着喝酒?这就为学生找准了思维的点,由此引导学生探讨造成孔乙已悲剧的原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反复思考,便会自然而然的揣摩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是选准了思维训练点的结果,胜似教师详细分析十倍。 当然,阅读教学中思维训练点选择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课文深入理解,能否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进行思维点的选择时,我们认为的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教者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课文的文字形式,发现其中蕴含的本质内涵,然后加以抽象,巧妙地概括出“牵一发以动全身”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渴求心理,而且学生在思维中会少走或不走弯路,长期坚持这样做,就会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定点开掘能力。 (二)由于各年级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有异,掌握知识的多少不等,选择思维训练目标时一定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目标选得太高了,学生会无法企及而失去继续思维的信心;过低了,学生又会因唾手可得而激不起强烈渴求新知的兴趣。 (三)要注意选用能激发学生渴求目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撩拨他们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达到阅读训练目的。 其次,要善于控制思维训练的“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同样如此。当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尝到思维训练甜头、渐入佳境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使其产生飞跃,而不是信马由缰,因此,思维的“度”一定要控制好。所谓思维的“度”就是保持思维的质和量的限度。只有控制好这个限度,才能及时掌握住“火候”,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质量互变,不断向思维训练目标的纵深发展。在控制思维训练的“度”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