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怎样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17:24
  • 提问者网友:我们很暧昧
  • 2021-03-10 04:24
怎样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思维能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3-10 05:2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要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自本报刊登南开大学徐江教授的《〈完璧归赵〉逻辑思维批判》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逻辑思维教学实录片段以来,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反响强烈,并对语文教学与理性思维展开深入探讨。大家认为,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与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密不可分;当今语文教育中逻辑培养缺失,应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训练……真语文大讨论开始探索逻辑思维与语文教育的关系,真语文不能缺失逻辑思维。
什么是逻辑思维
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逻辑是在形象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抽象,抽象则是认识客观世界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真语文系列活动总顾问孙绍振先生说:“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这些方法是最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它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在语文教学和评价中也被广泛并且更为重要地应用着。”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语文教学界便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语法)、修(修辞)、逻(逻辑)、文(文学)”。据本报读者王民培回忆:“那时的语文课本分为两本书,《汉语》和《文学》,老师在讲《汉语》时引入逻辑分析法讲授语法,这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也会教我们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形象思维则主要在《文学》中教。”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崔峦介绍说:“我国在逻辑思维教育方面与西方国家有一定差别。西方国家很重视逻辑思维教育,把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当作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之一。在我国,基础学科是6门,即数、理、化、天、地、生;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基础学科是7门,包括逻辑,即数、逻、理、化、天、地、生,逻辑放在数学后面。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
为什么语文要讲逻辑
“语文课可以随便讲,不讲逻辑吗?不能。但是,长期以来,持有此观点并这样讲课的人还真不少,我们也将这种没有逻辑,胡讲、乱讲、随意拔高的语文斥为假语文之一种。”孙绍振先生说,在我们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关注教材的知识结构、文本的情感体验,而对逻辑思维能力关注不够,这会影响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并且不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在真语文系列活动总顾问贾志敏、余映潮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深入的分析、恰当的比较、合理的归纳、全面的概括……真语文课堂处处呈现逻辑之美。2012年11月23日,贾志敏老师在《聚龙宣言》发布之时说:“当下的某些语文课,逻辑混乱,甚至全无逻辑、任意发挥,语文学习中逻辑培养的缺失也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足。”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逻辑。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条最重要的认知规律,一个人思维的形成、思想的成长、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支撑,语文课堂承担着教会学生理解世界、表达自我的使命,更是与逻辑密不可分。”早在2010年,孙绍振、温儒敏、李镇西、崔峦等语文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就曾呼吁: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也应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批判力,让学生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打好一定的精神底子。
“不单单是在语文课堂上,学好逻辑对人的一生也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肖远骑说,“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中,逻辑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思维、语言、行动等密切相关。没有逻辑的生活,将会一塌糊涂。没有逻辑的学习,只会徒劳无益。”
怎样让语文与逻辑结合
长期以来,语文注重知识、情感培养,逻辑思维训练成为了最薄弱甚至被忽略的环节。四川成都芳草小学的梁艳老师道出了一线教师的疑问:“很多老师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很欠缺,怎样教学生呢?”
“逻辑并不像听起来那么晦涩。”如: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徐江教授就没有简单地把蔺相如讲成“智勇兼之”的英雄,而是以逻辑思维法分析批判甚至重塑了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在课堂中设计逻辑思维问题、以事例向学生引入逻辑教学法、用逻辑思维评价学生的回答、运用逻辑思维反思文本人物等环节,逐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体现逻辑的思维美、理性美。
贾志敏老师则举了一个更为浅显的例子:讲《灰姑娘》这节课,可以放弃常见的“作者生平”“分段”“中心思想”“比喻修辞”等,可以适时插入评议来代替枯燥的说教,如讲12点之前灰姑娘要回家,就说“要做一个守时的人”;讲狗、老鼠、仙女都来帮灰姑娘时就说“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用批判思维来代替模式思维,如“后妈不是坏人”“这个故事有不合理的地方吗”……从头至尾,课文都在师生的启发式对话中进行。
对于语文与逻辑教学的梯度,温儒敏认为,小学阶段,主要是想象力的培养,抒情审美能力的培养,从人文、情感角度引导学生适当理性思考;初中阶段,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适当读一些杂文、议论文,尝试结合身边的事写一些评论;高中阶段,应该有更多议论文训练,注重强化逻辑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批判与反思。
在教学研究中,逻辑思维可以更为明显地发挥作用。天津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赵福楼认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从批判性阅读做起,在理解文章之外,更加注重培养理性阅读的思维方式,从理解性阅读走向批判性阅读,并逐渐转向研究性阅读。真语文系列活动顾问冯渊认为,教师的论文写作应当更加重视逻辑思维,“一篇好的论文要逻辑严谨、深入浅出、结构清晰。很多教师、教研员写的文章,观点很好,但因为缺少严谨、科学、逻辑的表达,明显失色不少”。
使学生会思考、有逻辑的理性思维是语文课的重要目标之一。理性思维相对于感性思维而言,是思维的高级阶段,是一种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科学离不开理性思维,民族进步离不开理性思维,物质文明创造更离不开理性思维。真语文系列活动总策划、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丢失思维能力,不能没有理性的底蕴,不能缺少了阳刚之气。语文课要有诗意美、情境美、形式美,更要有逻辑美、思维美、理性美。语文教师应结合实际,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利用语文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批判能力、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反思能力。”
这也正是真语文所追寻的。在这场讨论之中,在本色的魅力和真实的吸引之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有识之士用理性的、思辨的、批判的声音,为语文教育的回归呼唤着,呐喊着。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