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扩写《望岳》或《春望》300字左右 , 原创给10分啦!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7 05:46
  • 提问者网友:风月客
  • 2021-02-26 09:05
扩写《望岳》或《春望》300字左右 , 原创给10分啦!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2-26 09:28
 听说这泰山雄伟壮阔,却不知真实情景如何?我策马跑在在齐鲁大地上,只见那青翠的山色仿佛没有尽头一般。望山跑死马,整整一个时辰,我才刚到山脚。置身于群峰之脚,顿生有“高山仰止”之感,这泰山,远看与近看显是两种官感。
仿佛由于大自然的偏爱,泰山聚集了天地之灵气和精华。生灵草木不一不茂,高山流水潺潺而出,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我爱晨光,初生之阳,异常绚丽;我亦爱黄昏之光,点点都让人想留住。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判若早晨和黄昏。一个时刻便可通看晨昏之美,其他地方如何寻得?或者说,还有什么地方的山能比泰山高大?
我何不登山,仔细品味其中的滋味?我的马早已忘记了,甚至系都懒得系。泰山之雄伟,深入云霄,层层云霭雾气升腾,使我心胸激荡。手可触云啊!原来云也可以离我这么近,也可以和我作伴,以前却只道这云,高高在上不可攀!我也可以为了把飞鸟归山的美景收入眼帘,我极力睁大眼睛,好似要将眼眶撑裂。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来这泰山也会被折服、留下、栖息,神秀阴阳,哪里不符合造物至境?
今日就算力竭,也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想必顶峰又是另一种不通的感觉吧。不登泰山,我只道脚踏实地便是立地,如今我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那是多么渺小,方才是真正的顶天!“登泰山而小天下”啊!这些群山何尝不是我官道上的阻碍,何尝不是我大道上的牵绊?我只要登上最高峰,他们又算得了什么?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人若能登上顶峰,过去的种种阻碍苦楚,便算不得什么。更是对以后无所畏惧!我杜甫发誓:“必要在有生之年,登上人生之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2-26 11:03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 ,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 ,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 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乍一见泰山高兴的不知如何形容的惊叹和仰慕之情) 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写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 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636f7079e79fa5e9819331333335336533。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早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