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谁能帮我写佛品对联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19:10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3-03 05:26
越快越好,今天急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3-03 05:56
佛教胜地峨眉山上的一副对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初看此联,的确费解。殿堂香火旺盛,说明信奉者众,为何还遭谴责?也许是不信神的人对善男信女的讥讽或嘲弄,或者是故意说反话,让礼拜者反问自身,诱发真心?就在峨眉山万年寺脚下的大峨楼,清人还留下一联,可作为上面一联的很好的注脚: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莫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岂知头上有青天。

  此联似作恶之后有悔而发,把世间五味(酸、咸、辣、甜、苦)和五色(黄、白、红、黑、青)融入联中,以亲身经验告诫后人,祸福都是自己造作的,求神不如律己,拜佛更要观心。如果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那是非常危险的,要遭报应的。对于盲目下跪者,也不妨再看峨眉山上另外一联:

  朝山进香,莫慌忙磕了头去。
  求财发富,当仔细问过心来。

  这一联是如此简单明了,然而又是如此直逼人心。商朝大涌时那些“手辣心甜”、“眼红心黑”而又频频礼佛者,有何感想呢?那么,是不是因为佛像“全无心肝”而不必“供此泥木”呢?决不是!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两千多年前他有感于人生之苦(生、老、病、死),弃太子位而出家求法,最后在菩提树下得悟。后人有感于释氏的伟大人格而塑像供奉礼拜,是为了让他的学说,他的实践,能更加深入人心,发扬光大。决非是释迦牟尼坐在大堂上为跪拜的人赐名利、断吉凶。如果有人认为释迦牟尼能赐名利、断吉凶,得到一点供奉就发一长去极乐世界的门票,那么正信就变成了迷信,佛像就真正变成偶像了。
  寺院中劝导世人的类似对联还多。例如成都文殊院有:

  林下棘广,谨防挂破衣裳。
  石头路滑,切记翻到脚跟。

  联中“石头路滑”当然还有石头希迁所创禅法灵活圆妙之寓,此处是借喻。云南秀山上也有一联与此联相似:

  步步小心,谨防前头路窄。
  层层着眼,须知后面山高。

  这些对联都是在说:前面的路是祸是福,都看你如何下脚。道路险阻那是自心不净,即使不是去杀人放火,只要起心不轨,就要自作自受。若要前面的路宽敞明亮,生活幸福美满,自己就要光明磊落,虚怀若谷,济事救人,就像太虚法师说的:“学佛,并不一定要进寺庙,做活尚,敲木鱼。果能在社会中时时以佛法为轨迹,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就是学佛。”(《人生佛教之目的》)可见,真正的信佛学佛不是在佛像前跪拜就了事的,而是要将佛的教诲付诸实践,才能求得正果。
  佛教是讲因果的,它的理论基础是缘起论。前面所例举的对联,其实都是在说因果。“手辣口甜”怎能不堕入“苦海”、“眼红心黑”怎能不惧怕“青天”、“山高路窄”是自己不“小心着眼”造成的。这正如佛经上说的“前心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暗。”(《未曾有因缘经》)“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既然都是自作自受,那么,还拜佛吗?答案是:还拜!不过此处说的拜,不是求佛赐给我幸福,更不是求佛宽恕自己的罪恶,而是静下心来,在佛的伟大人格感召下,弃恶从善。求神还是律己,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了。
  人们在尘世中生活,历世态炎凉,见沧海桑田,想人生沉浮,应知执着的尽是虚幻,追求的都是烟云。于佑任曾在报国寺留下一联:

  立身苦被浮名累。

  涉世无如本色难。

  应是涉世甚深者的彻悟和感叹了。所以,尽管涉世要事事小心,也要处处放下,求神去包袱不如自己丢破烂,那怕目前只见一道依稀的微光,不也是希望之所在么?人的本色是最美不过的,何苦用繁重的装饰把自己裹得透不过气来你呢?
  古时憨山大师曾作歌曰:“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这里还只是说拜佛而心猿意马者是枉费心机,可想见跪拜时口念弥陀而心怀杀机者,恐怕地狱的门已经在他身后悄悄地打开了。正道是:

  天堂与地狱,起心早已定。前面拜佛人,可得莲花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3-03 06:25
心有善缘菩萨念 必请几件佛品归 横批:理事敬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