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学苦读的成语,古代与"勤学"有关的成语典故.并注明人物
答案:1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24 10:33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8-24 01:20
古人勤学苦读的成语,古代与"勤学"有关的成语典故.并注明人物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夜风逐马
- 2021-08-24 02:49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勤学典故,他们那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例举如下:
1、凿壁借光
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2、高凤流麦
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3、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4、截蒲为牒
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羊.路温舒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
5、三余读书
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后用“三余”泛指空闲时间.多用来指读书,有惜时之意.
6、陶侃运甓
晋时,有一个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闲来无事时,常常是早上把砖(甓)从屋子里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来.循环往复,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见后不解其意,便问其缘由.陶侃回答说,恐怕攸闲惯了,将来不能干一番大事.后来,人们用“运甓”表示励志勤力,不畏往复;用“运甓瓮、运甓人”等指不安攸闲,发奋功业之人.
7、闻鸡起舞
《晋书·祖狄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他们二人常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即起来操演武艺.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8、临池学书
古代一位书法家张芝,练习书法的时候,将其家中的衣帛都写上字,而后再洗净煮白,反复为之,尽将池水都染黑了.终于练就了一笔漂亮的草书.后人用“临池学书、书练”等形容刻苦学习书法.
9、悬梁苦读
古时后有一个刻苦好学的人叫孙文宝,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在孜孜苦读.等到晚上疲劳不堪需要睡觉的时候,孙文宝仍然怕睡过头,耽搁太多的时间,于是他就用绳子把头发和屋顶上的大梁拴在一起,只要头一晃动即可醒来继续用功苦读.终于成为“当世大儒”.后人即用“悬梁、悬头”等指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10、孙康映雪
唐代大学问家李善在注《文选》(南朝萧统编撰)中“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这一句时,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后人用“孙康映雪、映雪读书、映雪、照雪”等表示勤学苦读.
1、凿壁借光
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2、高凤流麦
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3、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4、截蒲为牒
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羊.路温舒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
5、三余读书
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后用“三余”泛指空闲时间.多用来指读书,有惜时之意.
6、陶侃运甓
晋时,有一个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闲来无事时,常常是早上把砖(甓)从屋子里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来.循环往复,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见后不解其意,便问其缘由.陶侃回答说,恐怕攸闲惯了,将来不能干一番大事.后来,人们用“运甓”表示励志勤力,不畏往复;用“运甓瓮、运甓人”等指不安攸闲,发奋功业之人.
7、闻鸡起舞
《晋书·祖狄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励,立志为国效力.他们二人常常“共被同寝”半夜听到鸡叫,即起来操演武艺.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
8、临池学书
古代一位书法家张芝,练习书法的时候,将其家中的衣帛都写上字,而后再洗净煮白,反复为之,尽将池水都染黑了.终于练就了一笔漂亮的草书.后人用“临池学书、书练”等形容刻苦学习书法.
9、悬梁苦读
古时后有一个刻苦好学的人叫孙文宝,他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在孜孜苦读.等到晚上疲劳不堪需要睡觉的时候,孙文宝仍然怕睡过头,耽搁太多的时间,于是他就用绳子把头发和屋顶上的大梁拴在一起,只要头一晃动即可醒来继续用功苦读.终于成为“当世大儒”.后人即用“悬梁、悬头”等指勤学苦读,奋发向上.
10、孙康映雪
唐代大学问家李善在注《文选》(南朝萧统编撰)中“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这一句时,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后人用“孙康映雪、映雪读书、映雪、照雪”等表示勤学苦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