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郑和舰队的宝船有多大 真和航母一个级别吗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13:08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2-20 01:06
郑和舰队的宝船有多大 真和航母一个级别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2-20 02:17
郑和宝船是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郑和船队中的主体,也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它在郑和船队中的地位相当于现代海军中的旗舰、主力舰。另有一种说法,郑和宝船是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海船的总称,郑和船队是由多种不同船型、不同尺度、不同用途的海船组成,它们统称为郑和宝船。现代对郑和宝船的研究及仿制较多,但郑和宝船的具体形制结构及尺度大小一直存在争议。  根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乘坐的是44丈长、18丈宽(即146.67米长、50.94米宽)的大号宝船。这么大的宝船如果是尖底的,吃水深度肯定远远超过6米,而同样大小的平底宝船吃水只在4-5米。所以,如果宝船是从这些作塘里走向西洋的话,其船型只能是平底的沙船型。明代朱棣以后,实行海禁令“片帆不得下海”宝船厂因此废止,而常年弃之不用的船坞会渐渐被泥沙填平,推测宝船厂的干船坞就是如此变浅的。大型平底船照样远洋航行但是按照常理,平底船吃水浅,只能在风平浪静的内河航行,却如何能经受住远洋航行中的狂风大浪呢?明代《三才图志》中就曾提到平底船不能出海。1985年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之际,中国船舶协会制造了一艘尖底的宝船模型,似乎为宝船的船型下了一个定论。此后全国各地也都以此为模本翻造宝船模型。今天,在南京市郑和公园、阅江楼、静海寺等处的宝船模型也都是尖底的。上世纪80年代,一位在清末实业家张謇的大达轮船公司中工作过的海运老船工李元稹曾经告诉杨老,当年有一种和宝船差不多宽的平底大木船专门用来下海,他们把这种船叫“随风相送”。和尖底船比起来,大号平底船有着许多优点,它做工相对简单,又可以放置货物,而且吃水浅,水深水浅都能走,在海上阻力小、航速快,能走八面风。这些特点与在南京造宝船的自然条件都非常契合。众所周知,宝船的技术废止已久,清末的工人不可能知道明代的造船工艺。根据《初中社会教学参考书》,清代战舰发射火炮会导致船体断裂。而明代的战舰装备的火炮比清代先进(早期的后膛炮,大发贡,弗朗机)而且数量多,从未听说过因为发射火炮而船体开裂,甚至在台湾战役中打败了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舰队。由此可知明代的造船技术超过了那位工人的推测,而且有一部分技术失传,至今没有解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平生事
  • 2021-02-20 02:51

郑和宝船是世界上第一艘万吨巨轮,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乘坐的旗舰要大许多倍。         席龙飞长期从事船舶设计、船型技术经济论证及船舶发展史教学与研究,是中国船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介绍说,600年前,郑和奉使第一次下西洋,他自己乘坐的宝船到底有多大,一直是史学界之谜。据《明史·郑和传》明确记载:郑和乘坐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换算后,应为长125米,宽50米。宝船是船队中的帅船,是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庞大的木船,用作使团领导成员和外国使节乘坐,以及装载明朝赠给各国的礼品和各国回赠的珍宝。         席龙飞通过对史料的潜心研究发现,宝船上下共有8层,包括郑和在内的近千名官兵生活和工作在大船内,排水量近万吨。在郑和时代100年之后,西方一些知名航海家的船也并不大,哥伦布的旗舰“圣·玛利亚”号长只有80多尺,排水量约233吨,麦哲伦的旗舰“特立尼达”号排水量只有110吨,达·伽玛的旗舰“圣·加布利尔”号也才400吨,郑和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用现代的航空母舰来形容宝船并不为过。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是日本的“凤翔”号,它的飞行甲板长168米,比宝船稍长,但是它的最大宽度只有22米,还不到宝船的一半。根据现代造船专家的估算认定郑和宝船的排水量是一艘二万吨级的巨轮。据统计,在郑和大航海期间,全国共造大小海船近4000艘,船场遍及全国各地;永乐年间,明朝海军拥有3800艘舰只,其中包括1350艘巡逻船,南京新江口有400艘大型主力舰。因此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李约瑟断言:"在1420年前后,中国海军也许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其它亚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所有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         史书记载,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者六十二”。依据这一尺度,郑和宝船将长达135米,排水量近2万吨,超过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甲板面积约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当时海上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如此庞大的船队显示了明代中国惊世骇俗的造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