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帝的金银珠云龙纹甲胄上的十六条金龙,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5 03:27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4-14 22:15
清乾隆帝的金银珠云龙纹甲胄上的十六条金龙,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4-14 23:10
康乾“黄金甲”分量仅抵一件棉袍
“古代所谓‘金甲’东西方都有,是贵族为了显耀身份在铠甲上镀金而已。现存故宫的清代盔甲中,康熙和乾隆都各自有一件金色盔甲,它是康熙和乾隆分别在大阅兵时方才穿戴的大阅甲,其制作却与人们一般所理解的‘金甲’有所不同。”曹连明告诉记者,康熙与乾隆的大阅甲形制基本相同,其特点是不用金属,而用金线在黄缎上绣出金版纹,代替甲上的金属,甲的部分内里使用蓝绸里,正面使用黄缎,黄缎上以金线绣有龙纹等图案并布满金帽钉。
“由于大阅甲并不是在战场上所使用的盔甲,而是一种礼仪盔甲,因此并不主要以金属制甲,但是大阅甲周身金线及金帽钉等也要耗费不少黄金才能制成,而其分量却是十分轻便,大概也就是一件棉袍的重量。”
大阅甲头盔原是牛皮做胎
据介绍,康熙大阅甲的制作工艺十分精巧,其上衣云纹主要用绿、墨绿色等,其间四合如意云用粉、粉红、红、月白蓝色等;灵芝云用粉、红色等组成。上衣正面黄缎地上布满金帽钉,左、右各以金线绣一条正面升龙,上衣背面与衣前纹饰颜色一样,所不同是居中绣有一条正龙。衣下摆处绣有平水、寿山、海珠、杂宝、珊瑚等纹饰,其左、右护肩,面部蓝地绣金龙各九条,并在中部镶嵌有一红宝石和一东珠;左、右护腋、前铛、侧铛颜色均黄缎地,布金帽钉,各绣一条正龙及平水、寿山、云纹等纹饰。下裳为左、右两铛,每铛均为黄缎地,上绣行龙十六条,在每两条行龙间用金线采用钉金针法,以丝线固定排列整齐共五道。
有意思的是,大阅甲中的盔,呈现金黄色泽,却也并不完全是由金属制成,而是用牛皮做胎,以黑漆,镶以金、珠为饰;盔顶以金累丝镂空为座,饰以雕龙,嵌大小珍珠数十颗。据曹连明介绍,盔周围镶有梵文,间有璎珞纹,此盔平日不戴用时,存放在漆木盒内,盒内饰有黄缎棉绸布,以免碰压,以示珍贵。
乾隆金银珠云龙纹甲胄三年完工
大阅甲在清宫现存的盔甲中可谓是制作最为精美的甲胄,但曹连明告诉记者,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藏着一套乾隆二十六年制成的金银珠云龙纹甲胄,这套甲胄通身闪烁着金龙,有正龙、升龙、行龙16条,既非皇帝戎装,也非大阅礼时穿戴,是提供皇帝赏玩的珍品,其工技之精巧,可谓稀世珍宝。
这套甲是用小钢片联缀而成,表面只露金、银、铜、黑四色圆珠组成的云龙图案,重15.4公斤,由乾清宫养心殿造办处制造。自乾隆二十六年开工,至乾隆二十九年完成。用材有芜湖钢、金叶、银叶、红铜叶、黑漆。制作过程,先将芜湖钢打成厚约1毫米、长4毫米的小钢片,将小钢片的一端凿成半圆珠形,并分别包上金叶、银叶、铜叶或涂上黑漆,另一端钻一个供穿线连结的小孔,然后将它们组成云龙,一排排地用线穿钉在底衬上。底子银色,龙身金色,龙发龙须龙尾铜色,钩边线黑色。全套甲共用60万颗小钢片穿连而成,甲里铺丝绵和绸里。据称,在制作时,先试做成一块钢布,乾隆帝见到钢的颜色不够华贵,指示要改为金、银、铜、黑四色,次年又做了试样,验明四种颜色不变,乃于乾隆二十六年正式制作。其胄以皮胎髹黑漆,镶有金、珠装饰,周围饰龙纹,并以梵文与璎珞相间,胄顶以金累丝为座,嵌红宝石及大珍珠70余颗。
清宫戏中的铁叶甲与事实正相反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据悉,五代十国的盔甲发展基本沿袭唐末制度,铠甲又重新全用甲片编制,其重量至少也有几十公斤。而据史记载,我国古代的盔甲也并不轻。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其重量一般在三十公斤左右。而到了清代,则是轻甲发扬光大的年代,也就是说从重量上看,清代的盔甲更加轻便而易于使用。
曹连明指出,清朝时大量使用的铠甲是绵甲,也称铁叶甲,是在坚厚的绵或绢的布料上镶嵌有铁片,并用铜钉固定的一种铠甲。绵甲具有一定的防寒性,适合中国北方步骑兵使用,厚实的布料中密嵌着铁甲叶,对冷兵器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这种棉甲看上去,就像一件棉大衣一样,特别之处在于其铁叶并不是缝制在棉布的外面,而是嵌于内侧的,这就与时下盛行的许多清宫影视剧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将士盔甲铁叶均露于衣外的情形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曹连明同时指出,除非礼仪用盔甲,一般实战中的盔甲,即便是皇上御用,也很少会出现真材实料、真正意义上的“黄金甲”。
相关链接
故宫现存逾千件八旗盔甲
据曹连明介绍,在大阅兵中,八旗各营需身着盔甲,接受皇帝的检阅。而清代八旗盔甲有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等,均由清代杭州织造局制作,现存故宫的有一千多套八旗盔甲。
据介绍,清代八旗盔甲以绸为面,蓝布为里,内絮一层薄薄丝棉,其面饰有等距铜镀金圆钉。甲由八部分组成,即上衣、下裳、左右护肩,左右护腋,前遮缝、左遮缝,穿时,由铜镀金纽扣连缀成一体。八旗盔甲种类形制相同,所不同者唯在颜色,正黄通体为黄色,正蓝通体为蓝色,正白通体为白色,正红通体为红色。镶黄、镶白、镶蓝三旗各以原旗本色为主,其边缘饰以红色。镶红旗甲中为红色,边缘饰以白色,以示区别。乾隆间两次由杭州织造局织造,达数万套,供大阅兵时穿用,平时则贮藏于西华门城楼内。
故宫藏努尔哈赤、皇太极盔甲说法不实
曹连明在接受采访时还特别指出,北京故宫现存有红闪缎面铁叶盔甲和蓝缎面绣龙铁叶盔甲各一套,其中红闪缎面铁叶盔甲,随甲有一黄木牌墨书:“太祖高皇帝红闪缎面盔甲一副,红闪缎面铁铁盔一顶,石青缎面盔衬帽一顶……”而另一蓝缎面绣龙铁叶盔甲,随甲有一黄木牌墨书:“太宗文皇帝绣蓝缎面盔甲一副,绣蓝缎面铁铁盔一顶,石青缎面盔衬帽一顶,金累丝盔缨一个……”
因此,这两件盔甲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御用盔甲的说法也就随之流传开来。但是,曹连明指出,他从第一历史档案馆中所查档案得知,这两件盔甲其实并不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真正的御用盔甲,而是乾隆东巡时,以盛京(沈阳)所存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御用盔甲为蓝本回京后仿制的,根据档案记载,这两件御用盔甲的原物当年在盛京(沈阳)恭贮,但是现在沈阳故宫已经没有这两件盔甲的实物了,因此,现存北京故宫这两件盔甲乃是乾隆朝的仿品。
“古代所谓‘金甲’东西方都有,是贵族为了显耀身份在铠甲上镀金而已。现存故宫的清代盔甲中,康熙和乾隆都各自有一件金色盔甲,它是康熙和乾隆分别在大阅兵时方才穿戴的大阅甲,其制作却与人们一般所理解的‘金甲’有所不同。”曹连明告诉记者,康熙与乾隆的大阅甲形制基本相同,其特点是不用金属,而用金线在黄缎上绣出金版纹,代替甲上的金属,甲的部分内里使用蓝绸里,正面使用黄缎,黄缎上以金线绣有龙纹等图案并布满金帽钉。
“由于大阅甲并不是在战场上所使用的盔甲,而是一种礼仪盔甲,因此并不主要以金属制甲,但是大阅甲周身金线及金帽钉等也要耗费不少黄金才能制成,而其分量却是十分轻便,大概也就是一件棉袍的重量。”
大阅甲头盔原是牛皮做胎
据介绍,康熙大阅甲的制作工艺十分精巧,其上衣云纹主要用绿、墨绿色等,其间四合如意云用粉、粉红、红、月白蓝色等;灵芝云用粉、红色等组成。上衣正面黄缎地上布满金帽钉,左、右各以金线绣一条正面升龙,上衣背面与衣前纹饰颜色一样,所不同是居中绣有一条正龙。衣下摆处绣有平水、寿山、海珠、杂宝、珊瑚等纹饰,其左、右护肩,面部蓝地绣金龙各九条,并在中部镶嵌有一红宝石和一东珠;左、右护腋、前铛、侧铛颜色均黄缎地,布金帽钉,各绣一条正龙及平水、寿山、云纹等纹饰。下裳为左、右两铛,每铛均为黄缎地,上绣行龙十六条,在每两条行龙间用金线采用钉金针法,以丝线固定排列整齐共五道。
有意思的是,大阅甲中的盔,呈现金黄色泽,却也并不完全是由金属制成,而是用牛皮做胎,以黑漆,镶以金、珠为饰;盔顶以金累丝镂空为座,饰以雕龙,嵌大小珍珠数十颗。据曹连明介绍,盔周围镶有梵文,间有璎珞纹,此盔平日不戴用时,存放在漆木盒内,盒内饰有黄缎棉绸布,以免碰压,以示珍贵。
乾隆金银珠云龙纹甲胄三年完工
大阅甲在清宫现存的盔甲中可谓是制作最为精美的甲胄,但曹连明告诉记者,北京故宫博物院还保藏着一套乾隆二十六年制成的金银珠云龙纹甲胄,这套甲胄通身闪烁着金龙,有正龙、升龙、行龙16条,既非皇帝戎装,也非大阅礼时穿戴,是提供皇帝赏玩的珍品,其工技之精巧,可谓稀世珍宝。
这套甲是用小钢片联缀而成,表面只露金、银、铜、黑四色圆珠组成的云龙图案,重15.4公斤,由乾清宫养心殿造办处制造。自乾隆二十六年开工,至乾隆二十九年完成。用材有芜湖钢、金叶、银叶、红铜叶、黑漆。制作过程,先将芜湖钢打成厚约1毫米、长4毫米的小钢片,将小钢片的一端凿成半圆珠形,并分别包上金叶、银叶、铜叶或涂上黑漆,另一端钻一个供穿线连结的小孔,然后将它们组成云龙,一排排地用线穿钉在底衬上。底子银色,龙身金色,龙发龙须龙尾铜色,钩边线黑色。全套甲共用60万颗小钢片穿连而成,甲里铺丝绵和绸里。据称,在制作时,先试做成一块钢布,乾隆帝见到钢的颜色不够华贵,指示要改为金、银、铜、黑四色,次年又做了试样,验明四种颜色不变,乃于乾隆二十六年正式制作。其胄以皮胎髹黑漆,镶有金、珠装饰,周围饰龙纹,并以梵文与璎珞相间,胄顶以金累丝为座,嵌红宝石及大珍珠70余颗。
清宫戏中的铁叶甲与事实正相反
《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据悉,五代十国的盔甲发展基本沿袭唐末制度,铠甲又重新全用甲片编制,其重量至少也有几十公斤。而据史记载,我国古代的盔甲也并不轻。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其重量一般在三十公斤左右。而到了清代,则是轻甲发扬光大的年代,也就是说从重量上看,清代的盔甲更加轻便而易于使用。
曹连明指出,清朝时大量使用的铠甲是绵甲,也称铁叶甲,是在坚厚的绵或绢的布料上镶嵌有铁片,并用铜钉固定的一种铠甲。绵甲具有一定的防寒性,适合中国北方步骑兵使用,厚实的布料中密嵌着铁甲叶,对冷兵器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护能力。“这种棉甲看上去,就像一件棉大衣一样,特别之处在于其铁叶并不是缝制在棉布的外面,而是嵌于内侧的,这就与时下盛行的许多清宫影视剧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将士盔甲铁叶均露于衣外的情形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曹连明同时指出,除非礼仪用盔甲,一般实战中的盔甲,即便是皇上御用,也很少会出现真材实料、真正意义上的“黄金甲”。
相关链接
故宫现存逾千件八旗盔甲
据曹连明介绍,在大阅兵中,八旗各营需身着盔甲,接受皇帝的检阅。而清代八旗盔甲有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等,均由清代杭州织造局制作,现存故宫的有一千多套八旗盔甲。
据介绍,清代八旗盔甲以绸为面,蓝布为里,内絮一层薄薄丝棉,其面饰有等距铜镀金圆钉。甲由八部分组成,即上衣、下裳、左右护肩,左右护腋,前遮缝、左遮缝,穿时,由铜镀金纽扣连缀成一体。八旗盔甲种类形制相同,所不同者唯在颜色,正黄通体为黄色,正蓝通体为蓝色,正白通体为白色,正红通体为红色。镶黄、镶白、镶蓝三旗各以原旗本色为主,其边缘饰以红色。镶红旗甲中为红色,边缘饰以白色,以示区别。乾隆间两次由杭州织造局织造,达数万套,供大阅兵时穿用,平时则贮藏于西华门城楼内。
故宫藏努尔哈赤、皇太极盔甲说法不实
曹连明在接受采访时还特别指出,北京故宫现存有红闪缎面铁叶盔甲和蓝缎面绣龙铁叶盔甲各一套,其中红闪缎面铁叶盔甲,随甲有一黄木牌墨书:“太祖高皇帝红闪缎面盔甲一副,红闪缎面铁铁盔一顶,石青缎面盔衬帽一顶……”而另一蓝缎面绣龙铁叶盔甲,随甲有一黄木牌墨书:“太宗文皇帝绣蓝缎面盔甲一副,绣蓝缎面铁铁盔一顶,石青缎面盔衬帽一顶,金累丝盔缨一个……”
因此,这两件盔甲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御用盔甲的说法也就随之流传开来。但是,曹连明指出,他从第一历史档案馆中所查档案得知,这两件盔甲其实并不是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真正的御用盔甲,而是乾隆东巡时,以盛京(沈阳)所存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御用盔甲为蓝本回京后仿制的,根据档案记载,这两件御用盔甲的原物当年在盛京(沈阳)恭贮,但是现在沈阳故宫已经没有这两件盔甲的实物了,因此,现存北京故宫这两件盔甲乃是乾隆朝的仿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