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的绿色工厂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2 19:27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05-11 21:01
植物体的绿色工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5-11 21:47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碳水化合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我们人类所在的整个地球,就是进行这种生产的一个巨大工厂,人们称之为“绿色工厂”。如果把科学家探索“绿色工厂”之谜的曲折历程比作一幕历史的长剧,那么,它的序幕也只是在二百多年前才拉开的。
17世纪荷兰的海尔蒙,发现植物主要是从水中取得养料,他称量了90千克砂土,将它们放到一只大木盆里,然后栽上一棵2.25千克重小柳树,每天只给它浇一些雨水。过了五年,柳树长得又高又大,他把柳树拔出来,称了一下,结果树重达72千克,晒干以后的砂土只减少了57克多一点。于是,海尔蒙否定了植物是靠泥土长大的传统说法,他猜想植物是靠吃水长大的。当时他的认识只限于这一点,因为他还不知道光合作用。更不知道光性质,以及空气、水和“绿色工厂”的关系。
海尔蒙以后,人们在继续探索“绿色工厂”的秘密。
1771年8月的一天,一向对气体感兴趣的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一只大瓶内点燃了一支小蜡烛,然后将瓶口盖住。过了一会儿,蜡烛熄灭了。这时,他把一只小白鼠放进瓶内,小白鼠很快死去。当时,普利斯特列认为燃烧后瓶中的空气变“坏”了,所以小白鼠死了。普利斯特列设想了很多使燃烧后的“坏”空气重新变好的方法,他设想用水来净化空气,但没成功。他又想用植物来试试。他在蜡烛燃烧后的瓶子里放进一根活的薄荷枝,几天以后,薄荷枝长得很好,叶子也平展展地伸出来。再放进一只小白鼠。盖上盖子,小白鼠也欢快地跑来跑去。一枝小小的薄荷枝居然有如此奇妙的本领!于是,普利斯特列认为:植物能把燃烧后变“坏”的空气再变好。他喜出望外的把自己的实验写成论文,告诉世人:绿色植物可使燃烧后的“坏”空气变好,这种好的空气是动物和人生存所需要的。
普利斯特列虽然还不知道他发现的气体是什么,但他确实找到了“绿色工厂”的产品之——氧气。
1779年,荷兰医生浩斯用他自己设计的实验,发现太阳光对绿色植物的奇妙作用,他证实普利斯特列实验中大瓶子里空气变好的关键,在于绿色植物得到太阳光的照射。当时他用一个盛水的大烧杯,把水草浸在水里,烧杯上倒扣一个玻璃漏斗,漏斗管上再倒扣一个试管,随后把这个大烧杯放到阳光下,不久玻璃漏斗里就有小气泡上升,等试管里收集了足够的气体之后,把他点燃的蜡烛放到试管里,看到火焰增亮了。于是他发现植物只有在阳光下才能产生纯化气体――实际上就是氧气。这使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在重复研究上述普利斯特列和浩斯的实验中,发现植物在太阳光下既能把坏空气变好,又能把坏空气作为自身养料。他进而认识到绿色植物不是把普通空气变为好空气的,因为普通空气中有好的空气(指氧气),也有坏空气(指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只是从空气中吸收“固定空气”(二氧化碳),在阳光照射下,经过自身的加工制造出好空气来。实际上他主要解决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问题,1804年,瑞士化学家赛逊尔经过自己的科学研究,把上述英国、荷兰、瑞士的化学家、医生、牧师各自独立进行的实验研究工作统一起来,归纳成一个公式。这个公式用现代化学语言来表达,即:水+氧化碳――碳水化合物+氧。
直到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尔斯在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给绿色植物这种独特的生理化学过程,正式命名为“光合作用”。
17世纪荷兰的海尔蒙,发现植物主要是从水中取得养料,他称量了90千克砂土,将它们放到一只大木盆里,然后栽上一棵2.25千克重小柳树,每天只给它浇一些雨水。过了五年,柳树长得又高又大,他把柳树拔出来,称了一下,结果树重达72千克,晒干以后的砂土只减少了57克多一点。于是,海尔蒙否定了植物是靠泥土长大的传统说法,他猜想植物是靠吃水长大的。当时他的认识只限于这一点,因为他还不知道光合作用。更不知道光性质,以及空气、水和“绿色工厂”的关系。
海尔蒙以后,人们在继续探索“绿色工厂”的秘密。
1771年8月的一天,一向对气体感兴趣的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一只大瓶内点燃了一支小蜡烛,然后将瓶口盖住。过了一会儿,蜡烛熄灭了。这时,他把一只小白鼠放进瓶内,小白鼠很快死去。当时,普利斯特列认为燃烧后瓶中的空气变“坏”了,所以小白鼠死了。普利斯特列设想了很多使燃烧后的“坏”空气重新变好的方法,他设想用水来净化空气,但没成功。他又想用植物来试试。他在蜡烛燃烧后的瓶子里放进一根活的薄荷枝,几天以后,薄荷枝长得很好,叶子也平展展地伸出来。再放进一只小白鼠。盖上盖子,小白鼠也欢快地跑来跑去。一枝小小的薄荷枝居然有如此奇妙的本领!于是,普利斯特列认为:植物能把燃烧后变“坏”的空气再变好。他喜出望外的把自己的实验写成论文,告诉世人:绿色植物可使燃烧后的“坏”空气变好,这种好的空气是动物和人生存所需要的。
普利斯特列虽然还不知道他发现的气体是什么,但他确实找到了“绿色工厂”的产品之——氧气。
1779年,荷兰医生浩斯用他自己设计的实验,发现太阳光对绿色植物的奇妙作用,他证实普利斯特列实验中大瓶子里空气变好的关键,在于绿色植物得到太阳光的照射。当时他用一个盛水的大烧杯,把水草浸在水里,烧杯上倒扣一个玻璃漏斗,漏斗管上再倒扣一个试管,随后把这个大烧杯放到阳光下,不久玻璃漏斗里就有小气泡上升,等试管里收集了足够的气体之后,把他点燃的蜡烛放到试管里,看到火焰增亮了。于是他发现植物只有在阳光下才能产生纯化气体――实际上就是氧气。这使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
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在重复研究上述普利斯特列和浩斯的实验中,发现植物在太阳光下既能把坏空气变好,又能把坏空气作为自身养料。他进而认识到绿色植物不是把普通空气变为好空气的,因为普通空气中有好的空气(指氧气),也有坏空气(指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只是从空气中吸收“固定空气”(二氧化碳),在阳光照射下,经过自身的加工制造出好空气来。实际上他主要解决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问题,1804年,瑞士化学家赛逊尔经过自己的科学研究,把上述英国、荷兰、瑞士的化学家、医生、牧师各自独立进行的实验研究工作统一起来,归纳成一个公式。这个公式用现代化学语言来表达,即:水+氧化碳――碳水化合物+氧。
直到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尔斯在总结前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给绿色植物这种独特的生理化学过程,正式命名为“光合作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