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一年中哪个时间段最冷?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15:08
  • 提问者网友:最美的风景
  • 2021-01-25 00:57
小寒到大寒?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1-25 01:58
冬至那天交九,每年的12月22日,闰年时12月21日,固定的,不变。

冬至,在中国民间又叫“交九”。人们习惯从这天起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冬至是“一九”的头一天。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照此类推,一共有九个“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后,“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在民间,还有一首歌谣形象地描述了冬至开始的天气变化规律:“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指柳树开始发芽);七九河开(指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八九雁来;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在中国,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中大寒左右那三天,按中国的农历来讲应该是一年中最冷的几天了,但是随着全球变暖,以及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好像也不那么准确了
相关资料:
1月20日或21日是“大寒”,大寒节气的原意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然而,我国除华南外,其它地方最冷时段均在“三九”,即1月中旬。大寒节气主要在“四九”、“五九”,气温已开始缓慢回升。尽管如此,寒冷干燥是大寒的天气特点。
我国民间把“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称为“隆冬”。隆冬时节平均5天左右就有一次冷空气南下,寒潮、霜冻、暴雪是隆冬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常年1月份有20天最低气温低于0℃,并有3个下雪的日子。
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不少年份“春节”就在大寒节气之中。只要人们不违农时,按照天气特点安排生产和生活,就能趋利避害,提高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强人民的体质,从而欢欢喜喜地渡过新春佳节。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1-25 03:51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这样在一年内、乃至在一天内,日地距离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小值,约为1.471亿千米。 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绕日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日地距离达到最大值,约为1.521亿千米。 跟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相比,日地距离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差值(0.05亿千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在一天内,日地距离的变化更是微不足道了。 地球上一天之内、一年之内的冷暖变化,与日地距离的远近无关,而与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有关。 正午12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等量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最短,受到大气削弱最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就最多。同时,由于太阳高度角最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最小,单位面积地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因此12时太阳辐射最强。 但是,正午过后,太阳辐射虽然开始减弱,但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仍多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地面温度继续增高,地面辐射继续增强,气温将继续增高。 随着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在某一时刻,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辐射失去的热量时,也就是当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候,地面温度将达到一天内的最大值。此时为午后13时左右。 接下来,地面再通过辐射、对流、湍流等方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这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等到午后14时左右,气温才达到最大值。 因此,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时。 14时以后,太阳辐射逐渐减小,地面温度降低,气温也随之降低,日落后,没有太阳辐射收入,只有热量支出,地面温度继续降低,一直到第二天日出前后,重新有太阳辐射收入的时候,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低值。 因此,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2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1-25 02:15
2011年1月20日12点19分钟大寒,即太阳在黄道上从春分点开始运行300度。每年大寒都在公历1月20号前后,字面意思是最冷,不过我国大部分地方通常在小寒节气内(大致1月中旬)最冷。气候每年不同而且因地而异,只是通常情况是小寒节气最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