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臭氧层离地面有多高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20:31
  • 提问者网友:感性作祟
  • 2021-02-26 13:22
臭氧层离地面有多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拾荒鲤
  • 2021-02-26 14:03
问题一:臭氧层离地面有多高?A 10--15公里 B 20--30公里 C 25--50公里 B 其实臭氧层离地面25KM左右问题二:大气层和臭氧层有什么区别?它们都离地面多远? 臭氧层和大气层是不一样的,臭氧层只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
臭氧层
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公里的高空,因受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缘故,形成了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这臭氧层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这就是大多数人对臭氧的全部认识.人类真正认识臭氧还是在150多年以前,由德国化学家先贝因(Schanbein)博士首次提出在水电解及火花放电中产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闪电后产生的气味相同,先贝因博士认为其气味类似于希腊文的OZEIN(意为“难闻”),由此将其命名为OZONE(臭氧).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0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氢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问题三:臭氧层离地面有多高? 20—30公里问题四:大气层离地面有多高? 我们把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成五个层次,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逃逸层。⒈对流层。对流层(troposphere)处于地球大气圈的最低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对流层厚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公里;上界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对流层厚度虽然只有8-18公里,但却集中了大气全部质量的3/4以及几乎全部的大气水汽。对流层最主要的特征是存在着强烈的空气对流运动现象,即高层和低层之间的气体交换运动过程。在对流层内,气温一般随高度逐步递减;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则平均下降0.65℃。在高纬度对流层顶(8公里),温度降低到-53℃;低纬度层顶(18公里),温度降到-83℃。地球表面的状况对这一层大气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风、雨、雪、雷电和寒潮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里。根据温度、湿度以及气流的运动特点,对流层又可以分为三层,即对流上层、对流中层和对流下层。从5.5公里高度到对流层顶(8-18公里)的气层称为“对流上层”,在这一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少,气温通常在0℃以下,因此,由下部输送的水汽常常凝结成水滴或者冰晶而形成云雾。中、低纬度区域还经常有30米/秒的大风出现。2-5.5公里高度范围的气层称为“对流中层”。2公里以下的气层,称为“对流下层”。对流下层是整个大气层与地球表面邻接的边界区域,因此又被称为大气边界层,或者行星边界层。边界层的厚度通常在1-2公里范围内。边界层的下界与地表紧密相接,所以地球表面被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因为受地表面的摩擦作用,边界层又称“摩擦层”。由于受地表热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边界层内的气象要素分布和变化规律与高层的自由大气不同。气温、气压等气象因素随日夜变化显著。在这里,水汽和污染物含量很高。边界层内大气的变化过程和状况,对气候的稳定和变迁,对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产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⒉平流层。从对流层顶部(8-18公里)到55公里高度范围内的气层,称为平流层。平流层过去叫做“同温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是层内气体运动是稳定的水平流动状态。25公里以上气温开始升高,到层顶部达到-3℃。平流层内水汽、杂质很少,云、雨现象少见。平流层气流平稳,能见度高,有利于飞机的安全飞行。平流层的另一个特征是,在层内有薄薄的一层臭氧气体。臭氧成分主要分布在20-40公里高度范围内,人们把它叫做“臭氧层”。由于臭氧对太阳紫外线辐射有强烈的吸收能力,因此不但使平流层温度升高,而且形成了一个阻挡太阳紫外线的天然屏障,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使它们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⒊中间层。中间层的高度范围在55-85公里之间。中间层的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递减,层顶部气温降到-113℃,几乎是大气圈中温度最低的区域。由于温度梯度的出现,又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空气对流过程,因此中间层也可以被叫做上对流层。在高纬度区域,黄昏时刻可以观测到夜光云现象,这实际上是水汽的凝结雾。⒋暖层。暖层的高度范围在85-800公里。暖层的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迅速递增,在层顶气温可达到1000℃以上。在暖层里,波长小于0.15微米的紫外线辐射能量,几乎全部被吸收,所以气温急剧升高。暖层的空气质量约占大气总质量的5%。在120公里的高空,空气密度已经降到几亿分之一;在300公里高度降到百亿分之一。由于空气密度很低,太阳......余下全文>>问题五:大气层离地面有多少米? 大气层紧贴地面。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如温度、成分及电离程度等)。从地气象科学上根据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一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层、暖层和逸散层.面开始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①对流层: ?
从地表到8至1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对流层。对流层的厚度随地区和季节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赤道附近约为15公里,在高纬度和中纬度地区为8~12公里。
②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至55公里高度范围内称为平流层。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的臭氧层就包括在平流层内,臭氧量从对流层顶开始增加,至22~25公里处达到极大值,然后减少,到平流层顶就微乎其微了。
③中层:
平流层顶至85公里范围内称为中层,也称中间层。
④暖层:
中层顶至800公里范围内称为暖层,也称电离层。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气体在宇宙射线作用下处于电离状态。
⑤逸散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逸散层,也称外层。该层大气极为稀薄,气温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有的高速运动的粒子能克服地球引力的作用而逃逸到太空中去,所以称为逸散层。问题六:臭氧层离地面有多高?A 10--15公里 B 20--30公里 C 25--50公里 B 其实臭氧层离地面25KM左右问题七:大气层和臭氧层有什么区别?它们都离地面多远? 臭氧层和大气层是不一样的,臭氧层只是大气层的组成部分.
臭氧层
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公里的高空,因受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缘故,形成了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这臭氧层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这就是大多数人对臭氧的全部认识.人类真正认识臭氧还是在150多年以前,由德国化学家先贝因(Schanbein)博士首次提出在水电解及火花放电中产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闪电后产生的气味相同,先贝因博士认为其气味类似于希腊文的OZEIN(意为“难闻”),由此将其命名为OZONE(臭氧).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气中,我们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大家知道,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02).同样的,与氧分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臭氧形成后,由于其比重大于氧气,会逐渐的向臭氧层的底层降落,在降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上升),臭氧不稳定性愈趋明显,再受到长波紫外线的照射,再度还原为氧.臭氧层就是保持了这种氧气与臭氧相互转换的动态平衡.
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氢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问题八:大气层离地面有多高? 我们把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成五个层次,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逃逸层。⒈对流层。对流层(troposphere)处于地球大气圈的最低层,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对流层厚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公里;上界夏季较高,冬季较低。对流层厚度虽然只有8-18公里,但却集中了大气全部质量的3/4以及几乎全部的大气水汽。对流层最主要的特征是存在着强烈的空气对流运动现象,即高层和低层之间的气体交换运动过程。在对流层内,气温一般随高度逐步递减;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则平均下降0.65℃。在高纬度对流层顶(8公里),温度降低到-53℃;低纬度层顶(18公里),温度降到-83℃。地球表面的状况对这一层大气的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风、雨、雪、雷电和寒潮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里。根据温度、湿度以及气流的运动特点,对流层又可以分为三层,即对流上层、对流中层和对流下层。从5.5公里高度到对流层顶(8-18公里)的气层称为“对流上层”,在这一气层里,水汽含量较少,气温通常在0℃以下,因此,由下部输送的水汽常常凝结成水滴或者冰晶而形成云雾。中、低纬度区域还经常有30米/秒的大风出现。2-5.5公里高度范围的气层称为“对流中层”。2公里以下的气层,称为“对流下层”。对流下层是整个大气层与地球表面邻接的边界区域,因此又被称为大气边界层,或者行星边界层。边界层的厚度通常在1-2公里范围内。边界层的下界与地表紧密相接,所以地球表面被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因为受地表面的摩擦作用,边界层又称“摩擦层”。由于受地表热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边界层内的气象要素分布和变化规律与高层的自由大气不同。气温、气压等气象因素随日夜变化显著。在这里,水汽和污染物含量很高。边界层内大气的变化过程和状况,对气候的稳定和变迁,对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产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⒉平流层。从对流层顶部(8-18公里)到55公里高度范围内的气层,称为平流层。平流层过去叫做“同温层”。平流层的主要特征是层内气体运动是稳定的水平流动状态。25公里以上气温开始升高,到层顶部达到-3℃。平流层内水汽、杂质很少,云、雨现象少见。平流层气流平稳,能见度高,有利于飞机的安全飞行。平流层的另一个特征是,在层内有薄薄的一层臭氧气体。臭氧成分主要分布在20-40公里高度范围内,人们把它叫做“臭氧层”。由于臭氧对太阳紫外线辐射有强烈的吸收能力,因此不但使平流层温度升高,而且形成了一个阻挡太阳紫外线的天然屏障,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使它们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⒊中间层。中间层的高度范围在55-85公里之间。中间层的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递减,层顶部气温降到-113℃,几乎是大气圈中温度最低的区域。由于温度梯度的出现,又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空气对流过程,因此中间层也可以被叫做上对流层。在高纬度区域,黄昏时刻可以观测到夜光云现象,这实际上是水汽的凝结雾。⒋暖层。暖层的高度范围在85-800公里。暖层的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迅速递增,在层顶气温可达到1000℃以上。在暖层里,波长小于0.15微米的紫外线辐射能量,几乎全部被吸收,所以气温急剧升高。暖层的空气质量约占大气总质量的5%。在120公里的高空,空气密度已经降到几亿分之一;在300公里高度降到百亿分之一。由于空气密度很低,太阳......余下全文>>问题九:臭氧层离地面有多高? 20—30公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