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杂剧和南戏有哪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16:26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11-13 02:55
杂剧和南戏有哪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11-13 03:41
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戏曲,兴起于唐末.元杂剧的结构,一般由四个不同宫调的四个套曲联成(或叫四折,每折一个套曲).不过为了剧情的需要也可以由五个不同宫调的套曲联成(五折).还可以在第一个套曲前与末一个套曲后,或在各个套曲之间添加一个"楔子".形成了北方以大都与汴梁为中心的"小冀州调"与"中州调"这两大声腔系统."楔子"常用一个只曲组成,但有时也可以再加一个"么篇"(同一曲调的变体);或者用二、三个不同的只曲,甚至也可用一个完整的套曲.元杂剧的每个套曲,全由同一宫调的曲牌联成,所用的曲牌,多少不定,最多的如《魔合罗》杂剧曾用到廿六个,最少的如《追韩相》杂剧只用了三个.但是各个宫调的曲牌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些较常用、较固定的联缀形式.元杂剧的唱法,多半由一个角色(旦或末)主唱全剧,其他角色或唱楔子,或者说白.不过也有例外. 元杂剧的伴奏乐器,以笛、鼓,板为主.有时也加用笙、琵琶、三弦、锣等乐器.可见这种乐队是由鼓板乐队吸收其他乐器组合而成的.可见这种乐队是由鼓板乐队吸收其他乐器组合而成的.南戏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在浙东永嘉(今温州)一带的民歌、曲子的基础上发展成的一种民间戏曲,又称"永嘉杂剧"或"戏文",后来它又进一步吸收了唱赚、诸宫调及杂剧的新滋养,到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它在杭州已风行一时,宋末又传到苏州一带.南戏与元杂剧不同,其音乐由五声音阶构成,风格比较流利婉转,与用七声音阶风格比较刚劲的杂剧(北曲)大异其趣.其剧本可长可短,所用的只曲与套曲也可多可少,不受一折一个宫调的限制,而可随时转换宫调.其套曲的形式则以缠令为最常用,而且各曲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些有定的方式,此外,还运用了"前腔换头"、"集曲"、"南北合套"等形式.缠令一般可分为有"赚"与无"赚"的两类."前腔换头"的"前腔",是指前一曲调的变体,也就是杂剧的"么篇"."换头",是指每个变体开头第一句总要换用不同的曲调."南北合套",是南戏吸收北方杂剧的曲牌所创造的新形式.南戏的演唱方式,极其多样化,可以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而且登场的各个角色全能歌唱,每个套曲也不限制只能由一人歌唱,甚至一个曲牌也经常是几个人分唱的.但更多的则是几人分唱最后合唱的形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