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孙行者
答案:6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9 23:47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2-19 20:14
对联孙行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2-19 21:45
关于“孙行者,祖冲之”之对的演义
(王天及集萃)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实际上最佳答案应该是“祖冲之”。因为“祖”对“孙”更工整。所以“孙行者”对“祖冲之”。
梁羽生先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
其实事情没有传闻那样繁复,答案就在陈寅恪先生的文字里:1965年,76岁的陈寅恪先生追忆昔日命题经过夫子自道,“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特殊人才”,而那些“辗转传闻,或又杂以臆想,不免失真”。
一段文字公案应可了断,而余闻依然流传。辗转传承者似乎从“祖冲之”、“王引之”与“胡适之”的比较里发现中国对仗文学的精深,从而获取审美上的享受;又似乎从陈寅恪先生改变初衷、服膺创造的传闻里,感受一代学者的亮节高风。唯一遗憾的是我们还是不够了解陈寅恪先生的盖世才情,因为我们不敢肯定原拟就是“胡适之”。假如我们认真捧读陈先生的著作,我们应该相信,那个最为精彩的对句本来属于陈寅恪。
以下内容为《豆瓣小组》栏目的网友集萃: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科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
(1)胡适之(2)祖冲之(3)韩退之(4)王引之
1.猢狲,"孙"对"胡";
"适"在古文中是"到,行"的意思,所以以"行'对"适";
"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之"对"者".
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是绝对.
一说陈寅恪自拟答案为“祖冲之”,此非常板正也。二说:后来陈寅恪先生坦承:他出题时“故作狡猾”,“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猢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取得胡适大闹天宫的意思也。此言也无错,盖胡适立场摇摆,像孙猴子72变,“以善变著称”。不过他提出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独服膺也。
2.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平仄为平平仄对仄平仄,很公整,上下联又是名对名。好对。胡适之亦然。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证明:以祖冲之对孙行者并不唯一,还有胡适之、韩退之、王引之等。
(王天及集萃)
清华大学1932年入学考试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教授命题,曾经出过一个三字的上联:“孙行者”。据说只有一位考生对得最精彩,对句是:“胡适之”。
孙行者、胡适之,都是人名;一古一今、一武一文、一虚一实、一神一凡,又都是名人;这两个名人,可以说,又都是赴西天的取经人。这是意对。胡、孙,都是猴子的别名,是名词;行、适,都有走动的意思,是动词;者、之,都是文言虚词。这是文对。讲音韵:平仄仄,仄平平,是格律对。这副三字的对联,真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对仗工整、自然天成。
实际上最佳答案应该是“祖冲之”。因为“祖”对“孙”更工整。所以“孙行者”对“祖冲之”。
梁羽生先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
其实事情没有传闻那样繁复,答案就在陈寅恪先生的文字里:1965年,76岁的陈寅恪先生追忆昔日命题经过夫子自道,“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猴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陈寅老的及门弟子卞僧慧谈及此事,指证当年出版的《清华暑期周刊》,阐明陈先生命题的深意,“欲借此以发见聪明博闻的特殊人才”,而那些“辗转传闻,或又杂以臆想,不免失真”。
一段文字公案应可了断,而余闻依然流传。辗转传承者似乎从“祖冲之”、“王引之”与“胡适之”的比较里发现中国对仗文学的精深,从而获取审美上的享受;又似乎从陈寅恪先生改变初衷、服膺创造的传闻里,感受一代学者的亮节高风。唯一遗憾的是我们还是不够了解陈寅恪先生的盖世才情,因为我们不敢肯定原拟就是“胡适之”。假如我们认真捧读陈先生的著作,我们应该相信,那个最为精彩的对句本来属于陈寅恪。
以下内容为《豆瓣小组》栏目的网友集萃: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科试题,其中对对子一题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
(1)胡适之(2)祖冲之(3)韩退之(4)王引之
1.猢狲,"孙"对"胡";
"适"在古文中是"到,行"的意思,所以以"行'对"适";
"之"和"者"是文言文里的常用虚词,所以"之"对"者".
所以"孙行者"对"胡适之"是绝对.
一说陈寅恪自拟答案为“祖冲之”,此非常板正也。二说:后来陈寅恪先生坦承:他出题时“故作狡猾”,“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猢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取得胡适大闹天宫的意思也。此言也无错,盖胡适立场摇摆,像孙猴子72变,“以善变著称”。不过他提出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独服膺也。
2.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平仄为平平仄对仄平仄,很公整,上下联又是名对名。好对。胡适之亦然。
通过以上资料可以证明:以祖冲之对孙行者并不唯一,还有胡适之、韩退之、王引之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2-20 02:03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可一考生对出“祖冲之”,胜过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据说该学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国学专家。
- 2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2-20 01:05
祖冲之
- 3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2-19 23:41
有“胡适之”和“祖冲之”
- 4楼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2-19 22:22
对联:孙行者
下联:胡适之
1932年,清华 大学招生 ,语文试题是陈寅恪先生编制的,只有两道,一道是作文题,一道就是联对。上联是“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是“胡适之”,可一考生对出“祖冲之”,胜过陈先生的“标准答案”,据说该学生后来成为著名的 国学专家 。
- 5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2-19 21:54
行者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