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午夜电话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00:57
  • 提问者网友:夢醒日落
  • 2021-12-23 16:59

午夜电话

利斯蒂·克雷格

①我们都知道午夜的时候突然来一个电话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电话也是一样。我一听到电话铃响,就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去抓话筒,同时看了看时钟上的红色数字,各种各样的恐惧想法充斥着我睡意朦胧的大脑。

“你好?”我的心突然沉重地一跳,下意识地把话筒握得更紧一些,丈夫把脸转过来。

②“妈妈?”由于静电干扰,我几乎听不清电话里的低语声,但是我立即想到了我的女儿。当电话另一端那个年幼带着哭腔的绝望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伸手握住了丈夫的手腕。“妈妈,我知道现在已经很晚了。但是,不要……不要说话,听我说完,在你问话之前。是的,我喝了酒。我一路驾车回来,跑了好多英里的路……”

我猛吸了一口凉气,松开丈夫的手腕,把手覆在前额上。

③“我很害怕。如果警察对你说我已经死了,这会对你造成多大的伤害?我想……回家。我知道离家出走是错误的。我知道你很为我担心。我几天前就应该给你打电话了,但是我害怕……害怕……”极度压抑着痛苦的啜泣声通过话筒灌注到我的心里面。我女儿的面孔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睡意朦胧的意识变得清晰起来:“我想……”

“不!请让我把话说完!请求你!”她恳求道,声音里没有太多的愤怒,但充满了绝望。

我住口不言,开始考虑该说什么。她继续说:“我很害怕,妈妈。非常害怕!”声音再次中断了,我咬着嘴唇,觉得自己的眼睛湿润了。丈夫问:“是谁?”我摇摇头,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跳下床,拿了另一台电话,贴在耳边听着。

她一定听到电话里的咔嗒声,因为她问:“你还在听吗?请不要挂断电话!我需要你,我觉得很孤独。”我抓着话筒,“是的,我在听,我不会挂的。”我说。

“我早就应该告诉你,妈妈……我知道我应该告诉你。但是我们一谈话,你就只是告诉我我应该怎样做。你从不肯听我说,你从不肯听我告诉你我的感觉,好像我的感觉一点也不重要。因为你是我的母亲,你认为你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有时候,我不需要答案,我只想有人听我说。”

我觉得喉间哽着一块硬块,眼睛注视着床头柜上那本打开的小册子《如何跟你的孩子交谈》。“我在听着呢。”我轻声说。

④ “我看见这个电话亭,我仿佛又听到你说不应该喝酒,更不应该酒后开车的话……于是我叫了一辆出租车,我想回家……”

“你做得很对,亲爱的。”我说,我觉得心里轻松了些。我丈夫坐得离我更近一点,把他的手指插进我的手指中。我从他的触摸中知道他的心里想的和我一样,并且认为我说的恰到好处。“你要等出租车。在出租车来之前不要挂断电话。”。

⑤“出租车来了。”

听到电话里有人叫“出租”的那一刻,我才如释重负。“我回家了,妈妈。”话筒里一片寂静。

⑥我下了床,眼里盈满了泪水。我来到我的16岁女儿的房间里。黑暗,沉寂,笼罩着房间里的一切。丈夫来到我身后,用胳膊搂着我。我擦去脸颊上的泪水:“我们必须学会聆听。”我对他说。他深思了一秒钟,然后问道;“你认为她会知道她拨错号码了吗?”

我看着我们熟睡中的女儿,然后转向他说:“也许这不是一个拨错的号码。”

“妈妈,爸爸,你们在干什么?”女儿的声音从棉被底下传出来,有点模糊。

“我们正在练习。”我回答。

“练习什么?”她咕哝了一句。

“练习聆听。”我轻声说着,用手抚摸着她的脸颊。

21.第③部分的画线句“睡意朦胧的意识变得清晰起来:‘我想……’”中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请补充“我”想说的话。(3分)

我想

22.小说创作注重伏笔和照应。第③部分的画线句“眼睛注视着床头柜上那本打开的小册子《如何跟你的孩子交谈》”,与结尾处 的情节相照应。(3分)

23.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⑥部分画线句“也许这不是一个拨错的号码”的含义。(3分)

24.在这个“午夜电话”引发“我”的自省之前,“我”的心情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变化,请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恐惧→ → 痛苦 → → 。

25.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孩的午夜电话是为了向“我”倾诉心中的不快和郁闷。

B.“我”是一个特别富有爱心、乐于倾听陌生人心事的母亲。

C.文中的丈夫并不理解“我”接听午夜电话时的内心感受。

D.本文意在告诉未成年人:要多与父母沟通,才能互相理解。

26.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改为“练习聆听”才恰当,也有人认为原题更好,你的意见呢?请从内容、结构或艺术效果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阐述理由,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8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12-23 17:43

21.(3分)你打错电话了(你不是我女儿)。

22.(3分)我去看熟睡中的女儿 (或:我告诉女儿我们在练习聆听。)

23.(3分)这个电话对“我”是一个意外的收获,让“我”明白了家长要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24.(6分)担心(紧张)、轻松一些、如释重负

25.(3分)B

26.(8分)评分要点:观点(1分);理由(5分;分析一个角度得3分);语言(2分)

【示例1】原题更好。因为接听“午夜电话”是主要内容,由此引出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心声的主旨;同时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情节之中,围绕“午夜电话”,情节一波三折,结构层次分明;以此为题能吸引读者。

【示例2】“练习聆听”更好。打电话的“女儿”与其母亲之间的矛盾在于聆听,接电话的“我”也很注重与孩子的交谈;“聆听”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与照应,推进了情节发展;“练习聆听”也在结尾卒章显志,以此为题可以突显文章主题。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雾月
  • 2021-12-23 17:56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