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上图左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株。(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20:38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1-30 20:03
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上图左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 株。
(2)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和  。
(3)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上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4)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      ;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不随种植密度变化而改变。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1-30 20:50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以及种群数量变化变化的有关知识。(1)样方法计数时,对样方内植物统计时除统计样方内部全部同种植物外,还要统计两个相邻边及其顶角(一般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上的同种植物。(2) 入侵生物因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食物充足等原因,其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增长。(3) 图中曲线表明,t2、t4时,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种群数量达到K/2左右。 (4)分析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表,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平均单株结豆荚数减少,而每个荚果中种子数基本没有变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1-30 21:58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