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8 07:20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02-07 07:58
对于历史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2-07 09:37
前言一、对中国近代史的几点认识1
、中国近代史的所属范畴中国近代史属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段?近代史是相对古代史而言的,
一般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制度,
工业革命的展开又为这个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
类进入近代以来,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
人类在一百年内创造的财富比有人类以来创造的总
和还要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为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所驱使,
向外扩张成了资本主义的本
性。
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行卷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之中的。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思想文
化、科学技术、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化表明,虽然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封
建势力也很强大,
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只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
从农
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阶段。2
、中国近代史的特点中国近代史尽管只有短短的
110
余年的时间,
但却是一个风起云涌、
波澜壮阔、
历史变
化非常剧烈的时期,无论在思想文化、社会性质、生产关系、阶级结构、社会矛盾等方面都
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
)历史变化非常剧烈社会性质上,从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生产关系上,多种生产方式并存,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社会结构上,异质阶层开始产生。(
2
)社会思潮变化剧烈伴随历史变化的剧烈,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也非常剧烈。
它经历了从求强求富到君
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的演变过程。
在急剧变化的现实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时刻,
中国人开
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
从经济、
政治到思想文化方面都开始了急剧的变革,
但由于没有认
识到社会发展有一个内在演变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的
生产力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希望以政治制度的变革作为突破口,往往欲速不达。3
、考察中国近代史的视角近代中国是在列强的打击下被强行卷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之中的,又必须于世界潮流接
轨。这使得当时人和后人认识它产生了歧义,因为被动挨打不免产生义愤。
费正清:
“冲击—反应”模式柯文:
《在中国发现历史》
,主张以中国为中心进行考察90
年代:近代化和民族独立成为大陆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视角4
、基本线索(
1
)三次革命高潮说:第一次是
1851-1864
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是甲午战后的
几年,也就是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第三次是由
1905
年同盟会的成立到辛亥革
命时期。
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
其特点是强调革命在历史发展
中的作用,对改革的作用评价不高,把“革命”与“暴力”等同。(
2
)两个过程说“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也就是中
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范文澜用“两个过程”作为线索,并以此编纂《中
国近代史》
,与“三次革命高潮”基本相似。(
3
)四个阶梯说,即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其特点是肯定了改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从而也就对所谓的反动阶级的作用给予了
某些肯定,与强调阶级斗争不同,它更强调以生产力发展作为线索。5
、启示(
1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社会的经济和教育得到发展,亦即工业
化和教育普及,政治制度的改革才能获得成功。(
2
)安定对一个国家近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动乱是近代......余下全文>>
、中国近代史的所属范畴中国近代史属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段?近代史是相对古代史而言的,
一般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制度,
工业革命的展开又为这个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
类进入近代以来,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
人类在一百年内创造的财富比有人类以来创造的总
和还要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为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所驱使,
向外扩张成了资本主义的本
性。
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行卷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之中的。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在思想文
化、科学技术、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化表明,虽然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封
建势力也很强大,
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只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
从农
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阶段。2
、中国近代史的特点中国近代史尽管只有短短的
110
余年的时间,
但却是一个风起云涌、
波澜壮阔、
历史变
化非常剧烈的时期,无论在思想文化、社会性质、生产关系、阶级结构、社会矛盾等方面都
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
)历史变化非常剧烈社会性质上,从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生产关系上,多种生产方式并存,但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社会结构上,异质阶层开始产生。(
2
)社会思潮变化剧烈伴随历史变化的剧烈,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变化也非常剧烈。
它经历了从求强求富到君
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的演变过程。
在急剧变化的现实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时刻,
中国人开
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
从经济、
政治到思想文化方面都开始了急剧的变革,
但由于没有认
识到社会发展有一个内在演变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的
生产力没有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希望以政治制度的变革作为突破口,往往欲速不达。3
、考察中国近代史的视角近代中国是在列强的打击下被强行卷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之中的,又必须于世界潮流接
轨。这使得当时人和后人认识它产生了歧义,因为被动挨打不免产生义愤。
费正清:
“冲击—反应”模式柯文:
《在中国发现历史》
,主张以中国为中心进行考察90
年代:近代化和民族独立成为大陆学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视角4
、基本线索(
1
)三次革命高潮说:第一次是
1851-1864
年的太平天国时期;第二次是甲午战后的
几年,也就是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第三次是由
1905
年同盟会的成立到辛亥革
命时期。
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
其特点是强调革命在历史发展
中的作用,对改革的作用评价不高,把“革命”与“暴力”等同。(
2
)两个过程说“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也就是中
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范文澜用“两个过程”作为线索,并以此编纂《中
国近代史》
,与“三次革命高潮”基本相似。(
3
)四个阶梯说,即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其特点是肯定了改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从而也就对所谓的反动阶级的作用给予了
某些肯定,与强调阶级斗争不同,它更强调以生产力发展作为线索。5
、启示(
1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社会的经济和教育得到发展,亦即工业
化和教育普及,政治制度的改革才能获得成功。(
2
)安定对一个国家近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动乱是近代......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