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23:02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12-19 16:3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自以为“郊庙歌辞”,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颂”。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为乐府民间歌辞,或乐府民歌。《汉书·艺术·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138篇,这个数目已接近《诗经》的《国风》。《汉书·艺文志》在著录各地“歌诗”的数目时,又有“声曲折”的著录,如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下又有“河南周歌曲折七篇”的记载。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失散。搜罗完备,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彭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三类中,约60首。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乐府的全部了。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饶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了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五言诗虽比四言只多了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的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1)作者说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犹如《诗经》的“颂”。对这样类比的用意,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庙堂文学。B.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的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祖灵的功德。C.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D.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不能代表乐府的思想水平与艺术成就。(2)对“歌诗”和“声曲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B.“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C.“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歌词,“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曲谱。D.“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曲谱,“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歌词。(3)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五言诗。”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以专业诗人为主。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影响。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光辉灿烂的一页。(4)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乐府民间歌辞的内容,《汉书·艺文志》作了收采,两汉其他文献中没有记载。B.就诗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汉“乐府”相当于周代的《诗经》。C.汉“乐府”中《国风》有138首诗,这个数目与《诗经》中《国风》的数目接近。D.汉乐府民歌以杂言诗居多,这种杂言诗不讲章法,句式自由随意,气势起伏跌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12-19 17:58
答案:解析: (1)C 导解:原文只说相当《诗经》中的“颂”,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2)C (3)A 导解:题目引文“已出现不少文人五言诗”不能推出“以专业诗人创作为主”的结论。 (4)B 导解:A.原文是“《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不是“内容”;C.汉乐府中没有《国风》一说,只是说相当《诗经》中的《国风》。D.原文是说“没有固定的章法”,而不是没有章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老序
- 2021-12-19 19:17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