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06:32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01-30 21:19
孔子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到底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1-30 21:31
??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对孔子的这句话,与对他的许多其它话一样,后人同样众说纷纭。 ?? 一说,就是要在父亲死后,要遵循父亲生前定了的规矩。对一国之君而言,也是要遵循先王制定的方针政治,按“既定方针办”。三年之内不改弦易张,就称得上是“孝”了。至于三年之后如何,就不管了。 ?? 一说,所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就是要言行一致。要按照过去在父亲生前所表示的那样去行动。如是三年,才称得上“孝”。 ?? 例如,南怀谨就持第二种主张。他认为第二种主张讲不通。他在《论语别裁》中说: ?? “讲到这里,我们要向前辈的某些儒者、理学家、读书人告个罪了,他们的解释,又是错误的。他们说看一个人,他父母还在的时候看他的志向,父母死了的时候看他的行为,三年当中,没有改变他父母所走的路线,这个人就叫作孝子了。问题来了,假使父母行为不端,以窃盗为生,儿子不想当小偷,有反感,可是为了孝道,就不能不当三年小偷去。这样,问题不就来了?如果遇到坏人的话,明明知道错,可推说:“孔子说的呀!圣人说的呀!为了作孝子,也只好做错三年呀!”这叫圣人吗?照这样讲,我就叫它是老鼠生儿的孝道哲学。为什么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通吗?不通!这些问题,都出在过去的误解。“ ?? 我倾向于第一种说法。要知道,孔子说的话,是有特殊的对象的。不是说给普通人听的,而是说给君子以上的人听的。 ?? 孔子的意思是说,父亲去了,也要按照父亲的做法去行事。一是要延续父亲以前的方针政策或者处事原则,国法或家规,二是要延续和照顾父亲以前的旧情。不能说父亲过去与王家友好,与李家敌视,换成儿子做主子了,反而与王家敌视,而与李家友好。 ?? 三年是个约数。就是说改变父之道,要有一过程,反正不能急转弯。但将父亲的旧情了啦,就可以改弦易张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1-30 22:12
意思: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出自《论语》学而.第一。
原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