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水浒中,开篇洪太尉放走的108魔星,谁担心了? 史文恭(弓)一箭使这隐身天南地北`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05:10
  • 提问者网友:夢醒日落
  • 2021-04-03 08:31
水浒中,开篇洪太尉放走的108魔星,谁担心了? 史文恭(弓)一箭使这隐身天南地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蓝房子
  • 2021-04-03 09:33
《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结尾叙述,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刺刺一声响亮,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攧翻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疑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什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说出这个缘由。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开头接着叙述,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伯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走了,怎生是好!他日必为后患。”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洪太尉在路上分付从人,教把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见责。由此可以看出来,住持真人与洪太尉洪信对放走妖魔的事情是担心的。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中叙述,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这一箭最终要了晁盖的命,但小说没有明确说明这支上有“史文恭”三字的箭是史文恭本人射出的。甚至有研究者进一步提出,这支上有“史文恭”三字的箭都不一定是史文恭的,有可能是别人冒名刻上去的。再者,这一箭虽然射死了梁山集团首领晁盖,但梁山集团并没有因此衰落。相反,梁山集团由原来的晁盖、宋江二元领导转变为宋江的一元化,实现了政令、军令的统一,效率明显提高,从此开始兴旺起来。史文恭是宋朝的第一伏魔大师一说,不知从何说起。追问晁盖的早逝,宋江这个机会主义者改变了梁山聚义的初心。把一群替天行道的好汉,转变成替皇帝、权贵卖命的鹰犬。追答《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很多其实都不是好人,而小说却将他们定义为是好汉,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之间的差异,而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因为小说是站在绿林人士的立场,以绿林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是非的,并将这些人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事实通过“替天行道”的口号掩盖掉了。小说对梁山好汉的每次行动都差不多要强调他们对百姓是“秋毫无犯”,但就从李逵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知道事实决非如此。李逵每次战斗时都是不问军官百姓见人就砍,没有一次不伤及百姓性命的,这难道能说是秋毫无犯吗!所谓“替天行道”不过是站梁山泊一伙人的立场而言,站在寻常百姓的立场上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在阅读时是应该特别注意古今价值观之间、普通百姓与绿林人士之间价值观的不同。追问作者对李达在战场上的见人(非战友)就砍,与和平时期得知宋江欺男霸女时,怒砍"代天行道"义旗的描写,表明了作者对一个战士在战争、和和平时期应采取的态度。一个真正的战士,在战场上应做到"非友即敌",在和平时期,应做到在正义面前,"无敌无友、无亲疏,心中只存正义"。
这就是军魂。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