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语文中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哪些?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2 21:14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12-22 08:23
语文中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12-22 09:30
“学生通过调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对某些问题和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经验”[2],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精准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语文文本)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在小学语文十一册《海洋——幻世纪人类的希望》一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海洋”有关知识后,教师可通过提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学生自己得出关于我国海洋资源利用的大政方针。例如:“如果你是国家海洋管理局负责人,面对我国海洋资源现状,应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来改变局面?”(核心问题,利用原则),该问题可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化兴奋点,充分释放他们的大脑潜能。要求学生作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二、强调动手生成探究性思维品质    如果教学只凭老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学生的语文思维也难以深化,不能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时可创设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到正确的答案。
以小学语文九册《黄果树瀑布》一节教学为例,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并准备了“黄果树瀑布”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阅读查找。上课时教师仅列出相关递进的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询资料、加工、分析得出新数据,并寻求各个相关制约因素,设计解决方案,优选后提出自己的结论。从而了解“黄果树瀑布”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发展中你发现了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对“黄果树瀑布”的现状有了较清晰的印象。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深化,教师抓住这一切入点,进而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对在事件和文本逐一分析,将书本上的语文知识活化、具体化,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这样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基础,在“曲径通幽”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三、巧用作品生成独创性思维品质    创造想象渗透于思维,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很强,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不能很快向抽象的现实方向发展,形成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中作品是始终离不开的语文信息载体,“通过阅读作品是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让学生关注当代生活,尊重多样文化”[3],而在传统教学中,对作品仅是强调能够会读动、分析人物,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复述活动”而已,对语文思维的发展,也仅仅是初级阶段。中小学阶段可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潜力,在专题事件的利用开发上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使语文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的最后,教师可根据初中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一步讲解物侯和其它自然现象,然后由学生自己自由选题,了解自然的语文写作专题。这一作业的布置,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这种既有科学的基础,又富于浪漫的创造想象的习作,正是学生对社会事物深入理解和追求而形成的创造性思维的反映。
四、理解结构生成深刻性思维品质    语文思维的深刻性,系指学生要善于深入地思考各种现实问题,抓住各种社会事件和自然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认识、分......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蕴藏春秋
  • 2021-12-22 10:06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