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什么意思?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18:11
  • 提问者网友:未信
  • 2021-03-20 09:12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3-20 10:00
出自《论语·八佾篇》。
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3-20 11:47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通译】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周王八行方阵的乐舞规矩在庭院中舞蹈。这个可容忍,还有哪个不可容忍?

孟孙、叔孙、季孙三家撤祭时演奏乐曲《周颂•雝》。孔子说:《雍》“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诸侯相拥陪祭,天子肃穆主祀),这样的歌辞,怎么取用在这三家的厅堂上呢?

【解义】
其一,礼是等级。西周从殷商的神性社会走向人本社会和人治社会。人治社会需要依靠严格的等级秩序来维护,礼治实质是等级秩序的外化。纵览中国古代社会,周秦战乱,礼乐崩坏,自汉朝开国重建朝纲礼仪之后,历朝效仿,至宋明清,礼法日严,若有僭越,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发配株连。
其二,礼观人品。鲁桓公有四子,长子继位后,其余三子封为卿,后来合称三桓。鲁庄公卒,庆父兴乱,历闵、厘、文、宣、成、襄、昭、定、哀、悼、元,近250年国无国统、政无朝纲,直至穆公继位(前415)才结束三桓执政。孔子在定公时官至大司寇,哀公为之诔文。这就是鲁国闻名的季氏。周武王灭商,封周公旦于鲁,周公还政,周成王特许鲁国祭祀周公可用天子礼乐。鲁国是诸侯国,季氏只能四佾,即便参照特许,也只能六佾,却在家里按天子礼仪,八佾起舞,雍歌撤祭,这是公然僭越。
其三,以礼观世。西周兴也勃,衰也忽。武王开国,周公“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礼记 明堂位》);成康之后走下坡路,幽王戏诸侯亡了西周;诸侯做大,陪臣执政,三家分晋,诸侯称王,竞相争霸,楚王问鼎,秦齐相约称帝,周天子徒有虚名。孔子观礼乐崩坏,见微知著,见端知末,知天下不足,故发此忧患之言。
【启示】
孔子之礼和周礼是一致的,是维护封建等级的政治秩序,这种秩序是用无所不包、无孔不入的礼仪规范来展现,从而渗透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公侯,臣僚,乃至家臣,敢于公开蔑视朝纲,自比天子,炫耀僭越,昭显权力,也就表明这一现象已经是公权无奈何,社会无奈何。
家国天下,总是难以逃出同艰易、守奢难的命运。周穆王制定墨、劓、膑、宫、大辟五刑,细则多达3000条之多。周厉王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劝,杀人弭谤,终被放逐。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开怀一笑,竟然再三点燃通报国难、召唤救兵的烽火台,以至于戎狄进犯点燃烽火,诸侯无人相救。周天子如此戏弄诸侯,可谓君使臣非礼,臣事君何忠?[3.19]
礼乐崩坏,开先河者正是西周天子。遗憾的是,孔子虽然看清了历史,但未能认清西周天子已经酿成了不可逆转大势。一个政权让民心向背一旦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时候,这个社会只能变革。别说家国天下,只是帝王一家,即便民主制度,也是一样:希特勒能够民选上台,在于民众对现存政权完全丧失信心;苏联“819”后,苏共被命令“暂停活动”“自行解散”,原因同出一辙。
一个社会一旦到了失去纲纪,目无尊卑,蔑视权威,玩弄秩序,这个政权也就走到了尽头,不管它自诩是什么性质。其实,老子早从官与民的外在关系阐论过这一问题,只是孔子没有把它联系起来:最好的时代,百姓知有君王存在;较好的时代,百姓亲近称赞他;稍差的时代,百姓畏惧他;更差的年代,百姓轻辱他。“信不足焉,有不信焉。”(17章)其实,孔子自己也说过:执政“足食,足兵,民信”,唯有民信不能去。[12.7]

参考资料:《微国学丛书-劝世忠言-我说论语》湖南人民出版社

  • 2楼网友:迟山
  • 2021-03-20 10:09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