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春兴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3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0 00:15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01-29 01:30
春兴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拜訪者
  • 2021-01-29 01:41
简单来说,就是表达诗人融情于景,以春日之景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原诗:
春 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翻译: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情感:
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
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
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
全诗语言平白浅直,构思精巧奇特,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满意请采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千夜
  • 2021-01-29 03:48
春思 贾至 春兴,武元衡两首诗描写的春景不相同。 (1)贾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春日图:“青青”写出草色的碧绿,“黄”写出初春杨柳的色彩,“历乱”写出桃花盛开之状,“香”突出李花的香气。武诗描写的则是春意阑珊,杨柳的颜色由初春的鹅黄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在雨中落尽,露出在树上啼鸣的流莺,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 (2)贾诗抒发的迁客之愁,被贬之恨。诗人不说自己愁浓难于排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说自己因愁而百无聊赖、无心赏春,却说春日更惹出许多新恨。构思新奇,把谪居伤春的情怀表现得异常浓烈。 武诗抒发的是思乡之情。诗人想象奇特,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仿佛“乡梦”可以像柳絮一样,被春风吹送故乡去,“吹”与“逐”字的运用,使得本来带有惆怅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明丽温馨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 唐代诗人贾至《春思二首》是组诗作品。组诗就春立意,表达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其中第一首历来颇受重视,此诗首句点染出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次句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前两句写足了春景,后两句转而写诗人的愁恨,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作品原文 春 思 二 首 【其一】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其二】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作品译文编辑 (其一)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其二)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在这温柔乡里。 作品鉴赏编辑 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日长风暖柳青青, 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 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作者简介 贾至(718—772),唐代诗人。字幼邻,洛阳(今属河南)人。初为单父尉,唐肃宗时升至中书舍人,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出为汝州刺史,次年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复职中书舍人,后官至右散骑常侍。《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唐代诗人 的《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⑴。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⑵。 注释 ⑴流莺:即莺。 ⑵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注】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从诗中的描写来看,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 。 (2)从春景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是运用了诗歌表现手法中传统的写法。 (3)试分析“又逐春风到洛城”—句里,“逐”字运用的高妙之处。 答案: (1)春末 (2)起兴 (3)化虚为实,将无形的春风化作了有形的可“逐”之物。 二: 1.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阴阴,又; 2.浓烈的思乡之情. 译文 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经过细雨的洗浴后,柳色变得更加深暗,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 赏析: 《春兴》是唐代大臣武元衡的诗作。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构思精巧奇特,语言平白浅直,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 2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1-29 02:40
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洛城: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1)诗的最后两句语言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十分美妙,其中最具表现力 的是-----两个字(2)这是一首写暮春之景的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 参考答案: 4.(1)吹逐(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答“思乡、惜春”也对,2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