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教学一:徐老师课前自己采集了三个典型的土壤样本(壤土、黏土、沙质土)装在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16:55
  • 提问者网友:不要迷恋哥
  • 2021-01-24 17:10
教学一:徐老师课前自己采集了三个典型的土壤样本(壤土、黏土、沙质土)装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摆渡翁
  • 2021-01-24 18:13
参考答案: (1)两个教学过程显示了问题对于探究活动的重要性。"教学一"虽然采集了土壤样本,提供了学生研究的实物,而且似乎比学生自己采集的土壤更具有典型性,但是它缺少的恰恰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东西--学生的需要。学生只有极少的一些泥土,同时关于对土样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学生并不知道。学生进行的是无问题学习。因此,学生只能随教师而动,或是随教材而动,活动的目的不明,动机不强。教学中虽然学生也在动手,也在观察,但研究味太淡,能动性很弱,学习活动变得机械而无生气了。"教学二"则非常关注学生头脑中的问题,教师非常清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教师给了学生产生问题的时空条件--对真实的土壤世界的亲密接触。真切的感知产生真实的问题,形成真的探究动机。 (2)科学课不只是在教室、实验室里,教室外有广阔的科学探究天地。两节课都有土壤实物样本,但"教学一"学生眼里的样本只是样本而已;而"教学二"中学生透过样本,可以看到真实的土壤世界。室外考察中,学生在掘、看、摸、闻中,对不同的土壤进行比较,全身心地感受土壤的生命信息,使得原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突然间变得陌生起来。于是一个个意外的发现被记录下来,一个个不解的疑问产生了。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在更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展开。 (3)情感体验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必要因素,应当融会在活动过程中。"教学二"与传统常识教学的不同之处是.整个研究活动需要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获得有关土壤的一些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法,并不是教学的全部。让学生亲身投入土壤的研究活动,让他们亲近科学、体验科学、体验一份独特的感受,这更有意义。而"教学一"显然缺少这种体验。学习活动中,学生缺少真实感受,缺少了解土壤、研究土壤的欲望,感情投入极少,几乎是一系列纯认知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大打折扣的。
试题难度:★★☆
参考解析: 暂无解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1-24 18:27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