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解释六书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7 02:14
- 提问者网友:临风不自傲
- 2021-02-16 04:59
具体解释六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2-16 05:28
六书,是古人根据已有的字加以分析总结概括出来的六种造字法和用字法。首倡者是东汉人许慎,他在《说文解字》中提到了“六书”。
(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1.有些容易描画轮廓:日、月、山、水、口、网、人、田、皿、舟、瓜、爪、木、目、眉、雨、气、竹;2.有些不容易描画轮廓,就抓特征:手、牛、羊。许慎《说文解字》有象形字364个,占百分之四。
(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主要有两种情况:1.纯粹指示性符号表示抽象事物:一、二、三、上、下;2.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至、本、末、朱、甘、寸、刃、牟、出、亦、旦。许慎《说文解字》有125个,占百分之一多点。
(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表达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主要有两种形式:1.同体会意:炎、焱、林、森、从、众、北; 2.异体会意:美、明、休、牢、囚、莫、益、公、苗、见、匠、兵、烦、看、友、妇、炙、采、杲、弄、寒、冠、寇、即、既。
(四)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1)上形下声:苦、竿、笼、宇、花、蓠、雾----(2)上声下形:盅、忠、盒、垄、堡、想、犁----(3)左形又声:呼、憎、蚊、喉、咙、哗、啦----(4)左声右形:功、攻、顶、领、战、鸭、期----(5)内形外声:闷、问、闻、闽、辩、辨、辫----(6)内声外形:闺、阁、囫、囵、固、圆、衷----(7)特殊结构:颖、旗、旌、荆、修、珊、疫---- 形声字数量最多,大致占全部汉字的85%。
(五)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例----考、老;顶、颠;理、琢。
(六)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例----令、长、而、须、我、来
“六书”中只有前四书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因为它们产生不出新字。
(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1.有些容易描画轮廓:日、月、山、水、口、网、人、田、皿、舟、瓜、爪、木、目、眉、雨、气、竹;2.有些不容易描画轮廓,就抓特征:手、牛、羊。许慎《说文解字》有象形字364个,占百分之四。
(二)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主要有两种情况:1.纯粹指示性符号表示抽象事物:一、二、三、上、下;2.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示性符号:至、本、末、朱、甘、寸、刃、牟、出、亦、旦。许慎《说文解字》有125个,占百分之一多点。
(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或指事字,表达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主要有两种形式:1.同体会意:炎、焱、林、森、从、众、北; 2.异体会意:美、明、休、牢、囚、莫、益、公、苗、见、匠、兵、烦、看、友、妇、炙、采、杲、弄、寒、冠、寇、即、既。
(四)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1)上形下声:苦、竿、笼、宇、花、蓠、雾----(2)上声下形:盅、忠、盒、垄、堡、想、犁----(3)左形又声:呼、憎、蚊、喉、咙、哗、啦----(4)左声右形:功、攻、顶、领、战、鸭、期----(5)内形外声:闷、问、闻、闽、辩、辨、辫----(6)内声外形:闺、阁、囫、囵、固、圆、衷----(7)特殊结构:颖、旗、旌、荆、修、珊、疫---- 形声字数量最多,大致占全部汉字的85%。
(五)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例----考、老;顶、颠;理、琢。
(六)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例----令、长、而、须、我、来
“六书”中只有前四书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因为它们产生不出新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2-16 05:53
●【六书的基本概念】:指古人分析汉字的构造和使用而的归纳出来六种条例。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六书的具体内容】
一【象形】:
六书之一。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二【指事】:
六书之一。也叫“象事”、“处事”。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指示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这类指示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表明造字的意图所在。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这一类指示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
三【会意】:
六书之一。也叫“象意”。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此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撝(同“挥”),武信是也。“会意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车部》:“轰轰,群车声也。从三车。”
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如《说文•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
四【形声】:
六书之一。也叫“象声”、“谐声”。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
•左形右声:江、河
•左声右形:锦 、刊
•上形下声:草、房
•上声下形:想、袈
•外形内声:街、衷
•外声内形:闻、衡
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如“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五【转注】;
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许慎说:“转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后来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kao三声〕,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念lao三声,即现在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 “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就是说,用“耂”作了“丂”的义符)。“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判断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
●转注字的历史意义: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看它们的形体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也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同一群同义字。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是孳乳文字(孳乳zī rǔ:派生,演变,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
例如:
1. 老、考、耆、耋
① 老:《说文》云:“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 考:《说文》云:“老也。从老省,丂声。”
③ 耆:《说文》云:“老也。从老省,旨声。”(注:“耆”今读qi二声: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
④ 耋:《说文》云:“年八十曰耋。从老省,至声。”(注:“耋”今读die二声: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
2.至、到、臻
①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
②到:《说文》云:“至也。从至,刀声。”
③臻:《说文》云:“至也。从至,秦声。”
● 这类字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形义密合,视其形即可知其义,所以后世还是不断地创造它。
● 转注字和形声字的“联系”与“区别”:转注字和形声字有同有异。就其结构来说,它们是相同的,都是形与声的组合;就其义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转注字的义符是同意相受,形和义是密合的,而形声字的义符只是指示字义的类属或关联,形和义不一致。
六【假借】:
●假借的基本概念: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例如:
“长”,《说文》云:“象人之长发猋猋也。从长从彡。凡髟之属皆从髟。必凋切。又,所衔切。”(注:①猋〔biao一声〕:暴风。②彡〔shan一声〕:长毛。③髟〔biao一声〕:头发下垂的样子。④衔〔xian二声〕:头衔。)语言中的长久的“长”、长老的“长”、县长的“长”,和长发之长同音,没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来寄托长久、长老、县长等意义。这种方法,古人叫做“假借”。假借的主要条件是依声。假借和被借之间的关系,除声音上的联系外,也可以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假借可分为两种:
a、 引申义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意义和原字有关的。例如:①凤:《说文》云“古文凤,象形。凤飞,羣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b、 纯粹借音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意而不论原字的意义的,也就是把整个字当作纯粹音符的。例如:①所:《说文》云:“伐木声也.从斤,户声。”假借为助词。②易:《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假借为难易之易。(注:“蝘蜓”,俗称壁虎。)
● 假借的使用范围: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新词的意义,因此,汉语的各种词类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假借字。例如:
1. 名词: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借为货泉的泉;②“钱”是一种田器,竟借为货币的钱;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为人才之才。
2. 动词:①干求的“求”,本义是“皮衣”,求和裘是异体字。②升降的“升”,本义是“十合”。
3. 形容词:①“难”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②“易”是蜥蜴,借为容易之易;③“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④“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远。
4. 数量词:①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来表示序数;②量词如“斤”,它的本义是斧斤;“枚”,它的本义是干(干〔gan四声〕同“干”)。《说文》:“干也,可为杖。从木从攴”(攴pu一声,古同“扑”,戒尺)
5. 代词:“汝”的本义是水名,“之”是出的意思,“若”是选择的意思。它们假借作为代词,和原义根本不同。
6. 副词:“末”的本义是“木重枝叶”,“不”的本义是“花柎”(注:花柎〔fu一声〕:花萼,亦指草木子房);“又”的本义是“手”。这些字假借为副词之后,本义反而废弃了。
7. 介词:“於”本是鸟的异体字,“为”本是作为的意思;“在”本是草木初生在土上的意思。它们都借来作为介词。
8. 连词:“然”是燃料,是燃的本字;“而”是胡须,“且”是荐的意思。它们都借来表示连接关系。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六书的具体内容】
一【象形】:
六书之一。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二【指事】:
六书之一。也叫“象事”、“处事”。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指示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这类指示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表明造字的意图所在。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这一类指示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
三【会意】:
六书之一。也叫“象意”。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此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撝(同“挥”),武信是也。“会意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车部》:“轰轰,群车声也。从三车。”
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如《说文•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
四【形声】:
六书之一。也叫“象声”、“谐声”。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
•左形右声:江、河
•左声右形:锦 、刊
•上形下声:草、房
•上声下形:想、袈
•外形内声:街、衷
•外声内形:闻、衡
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如“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五【转注】;
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许慎说:“转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后来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kao三声〕,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念lao三声,即现在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 “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就是说,用“耂”作了“丂”的义符)。“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判断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
●转注字的历史意义: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看它们的形体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也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同一群同义字。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是孳乳文字(孳乳zī rǔ:派生,演变,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
例如:
1. 老、考、耆、耋
① 老:《说文》云:“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 考:《说文》云:“老也。从老省,丂声。”
③ 耆:《说文》云:“老也。从老省,旨声。”(注:“耆”今读qi二声: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
④ 耋:《说文》云:“年八十曰耋。从老省,至声。”(注:“耋”今读die二声: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
2.至、到、臻
①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
②到:《说文》云:“至也。从至,刀声。”
③臻:《说文》云:“至也。从至,秦声。”
● 这类字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形义密合,视其形即可知其义,所以后世还是不断地创造它。
● 转注字和形声字的“联系”与“区别”:转注字和形声字有同有异。就其结构来说,它们是相同的,都是形与声的组合;就其义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转注字的义符是同意相受,形和义是密合的,而形声字的义符只是指示字义的类属或关联,形和义不一致。
六【假借】:
●假借的基本概念: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例如:
“长”,《说文》云:“象人之长发猋猋也。从长从彡。凡髟之属皆从髟。必凋切。又,所衔切。”(注:①猋〔biao一声〕:暴风。②彡〔shan一声〕:长毛。③髟〔biao一声〕:头发下垂的样子。④衔〔xian二声〕:头衔。)语言中的长久的“长”、长老的“长”、县长的“长”,和长发之长同音,没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来寄托长久、长老、县长等意义。这种方法,古人叫做“假借”。假借的主要条件是依声。假借和被借之间的关系,除声音上的联系外,也可以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假借可分为两种:
a、 引申义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意义和原字有关的。例如:①凤:《说文》云“古文凤,象形。凤飞,羣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b、 纯粹借音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意而不论原字的意义的,也就是把整个字当作纯粹音符的。例如:①所:《说文》云:“伐木声也.从斤,户声。”假借为助词。②易:《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假借为难易之易。(注:“蝘蜓”,俗称壁虎。)
● 假借的使用范围: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新词的意义,因此,汉语的各种词类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假借字。例如:
1. 名词: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借为货泉的泉;②“钱”是一种田器,竟借为货币的钱;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为人才之才。
2. 动词:①干求的“求”,本义是“皮衣”,求和裘是异体字。②升降的“升”,本义是“十合”。
3. 形容词:①“难”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②“易”是蜥蜴,借为容易之易;③“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④“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远。
4. 数量词:①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来表示序数;②量词如“斤”,它的本义是斧斤;“枚”,它的本义是干(干〔gan四声〕同“干”)。《说文》:“干也,可为杖。从木从攴”(攴pu一声,古同“扑”,戒尺)
5. 代词:“汝”的本义是水名,“之”是出的意思,“若”是选择的意思。它们假借作为代词,和原义根本不同。
6. 副词:“末”的本义是“木重枝叶”,“不”的本义是“花柎”(注:花柎〔fu一声〕:花萼,亦指草木子房);“又”的本义是“手”。这些字假借为副词之后,本义反而废弃了。
7. 介词:“於”本是鸟的异体字,“为”本是作为的意思;“在”本是草木初生在土上的意思。它们都借来作为介词。
8. 连词:“然”是燃料,是燃的本字;“而”是胡须,“且”是荐的意思。它们都借来表示连接关系。
- 2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2-16 05:38
六书
开放分类: 汉字、文学、文字
【六书】
●【六书的基本概念】:指古人分析汉字的构造和使用而的归纳出来六种条例。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六书的具体内容】
一【象形】:
六书之一。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二【指事】:
六书之一。也叫“象事”、“处事”。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指示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这类指示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表明造字的意图所在。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这一类指示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
三【会意】:
六书之一。也叫“象意”。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此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撝(同“挥”),武信是也。“会意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车部》:“轰轰,群车声也。从三车。”
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如《说文•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
四【形声】:
六书之一。也叫“象声”、“谐声”。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
•左形右声:江、河
•左声右形:锦 、刊
•上形下声:草、房
•上声下形:想、袈
•外形内声:街、衷
•外声内形:闻、衡
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如“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五【转注】;
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许慎说:“转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后来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kao三声〕,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念lao三声,即现在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 “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就是说,用“耂”作了“丂”的义符)。“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判断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
●转注字的历史意义: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看它们的形体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也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同一群同义字。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是孳乳文字(孳乳zī rǔ:派生,演变,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
例如:
1. 老、考、耆、耋
① 老:《说文》云:“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 考:《说文》云:“老也。从老省,丂声。”
③ 耆:《说文》云:“老也。从老省,旨声。”(注:“耆”今读qi二声: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
④ 耋:《说文》云:“年八十曰耋。从老省,至声。”(注:“耋”今读die二声: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
2.至、到、臻
①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
②到:《说文》云:“至也。从至,刀声。”
③臻:《说文》云:“至也。从至,秦声。”
● 这类字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形义密合,视其形即可知其义,所以后世还是不断地创造它。
● 转注字和形声字的“联系”与“区别”:转注字和形声字有同有异。就其结构来说,它们是相同的,都是形与声的组合;就其义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转注字的义符是同意相受,形和义是密合的,而形声字的义符只是指示字义的类属或关联,形和义不一致。
六【假借】:
●假借的基本概念: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例如:
“长”,《说文》云:“象人之长发猋猋也。从长从彡。凡髟之属皆从髟。必凋切。又,所衔切。”(注:①猋〔biao一声〕:暴风。②彡〔shan一声〕:长毛。③髟〔biao一声〕:头发下垂的样子。④衔〔xian二声〕:头衔。)语言中的长久的“长”、长老的“长”、县长的“长”,和长发之长同音,没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来寄托长久、长老、县长等意义。这种方法,古人叫做“假借”。假借的主要条件是依声。假借和被借之间的关系,除声音上的联系外,也可以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假借可分为两种:
a、 引申义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意义和原字有关的。例如:①凤:《说文》云“古文凤,象形。凤飞,羣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b、 纯粹借音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意而不论原字的意义的,也就是把整个字当作纯粹音符的。例如:①所:《说文》云:“伐木声也.从斤,户声。”假借为助词。②易:《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假借为难易之易。(注:“蝘蜓”,俗称壁虎。)
● 假借的使用范围: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新词的意义,因此,汉语的各种词类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假借字。例如:
1. 名词: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借为货泉的泉;②“钱”是一种田器,竟借为货币的钱;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为人才之才。
2. 动词:①干求的“求”,本义是“皮衣”,求和裘是异体字。②升降的“升”,本义是“十合”。
3. 形容词:①“难”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②“易”是蜥蜴,借为容易之易;③“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④“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远。
4. 数量词:①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来表示序数;②量词如“斤”,它的本义是斧斤;“枚”,它的本义是干(干〔gan四声〕同“干”)。《说文》:“干也,可为杖。从木从攴”(攴pu一声,古同“扑”,戒尺)
5. 代词:“汝”的本义是水名,“之”是出的意思,“若”是选择的意思。它们假借作为代词,和原义根本不同。
6. 副词:“末”的本义是“木重枝叶”,“不”的本义是“花柎”(注:花柎〔fu一声〕:花萼,亦指草木子房);“又”的本义是“手”。这些字假借为副词之后,本义反而废弃了。
7. 介词:“於”本是鸟的异体字,“为”本是作为的意思;“在”本是草木初生在土上的意思。它们都借来作为介词。
8. 连词:“然”是燃料,是燃的本字;“而”是胡须,“且”是荐的意思。它们都借来表示连接关系。
开放分类: 汉字、文学、文字
【六书】
●【六书的基本概念】:指古人分析汉字的构造和使用而的归纳出来六种条例。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六书的具体内容】
一【象形】:
六书之一。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如《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二【指事】:
六书之一。也叫“象事”、“处事”。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指示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这类指示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表明造字的意图所在。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这一类指示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
三【会意】:
六书之一。也叫“象意”。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此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撝(同“挥”),武信是也。“会意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同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车部》:“轰轰,群车声也。从三车。”
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如《说文•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
四【形声】:
六书之一。也叫“象声”、“谐声”。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
•左形右声:江、河
•左声右形:锦 、刊
•上形下声:草、房
•上声下形:想、袈
•外形内声:街、衷
•外声内形:闻、衡
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如“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五【转注】;
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许慎说:“转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后来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kao三声〕,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念lao三声,即现在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 “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就是说,用“耂”作了“丂”的义符)。“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意义等于转注字的意义,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判断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
●转注字的历史意义: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看它们的形体就可以知道它的意义,也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同一群同义字。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是孳乳文字(孳乳zī rǔ:派生,演变,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
例如:
1. 老、考、耆、耋
① 老:《说文》云:“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 考:《说文》云:“老也。从老省,丂声。”
③ 耆:《说文》云:“老也。从老省,旨声。”(注:“耆”今读qi二声: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
④ 耋:《说文》云:“年八十曰耋。从老省,至声。”(注:“耋”今读die二声: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
2.至、到、臻
①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犹地也。象形。”
②到:《说文》云:“至也。从至,刀声。”
③臻:《说文》云:“至也。从至,秦声。”
● 这类字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形义密合,视其形即可知其义,所以后世还是不断地创造它。
● 转注字和形声字的“联系”与“区别”:转注字和形声字有同有异。就其结构来说,它们是相同的,都是形与声的组合;就其义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转注字的义符是同意相受,形和义是密合的,而形声字的义符只是指示字义的类属或关联,形和义不一致。
六【假借】:
●假借的基本概念: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例如:
“长”,《说文》云:“象人之长发猋猋也。从长从彡。凡髟之属皆从髟。必凋切。又,所衔切。”(注:①猋〔biao一声〕:暴风。②彡〔shan一声〕:长毛。③髟〔biao一声〕:头发下垂的样子。④衔〔xian二声〕:头衔。)语言中的长久的“长”、长老的“长”、县长的“长”,和长发之长同音,没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来寄托长久、长老、县长等意义。这种方法,古人叫做“假借”。假借的主要条件是依声。假借和被借之间的关系,除声音上的联系外,也可以有意义上的联系。因此,假借可分为两种:
a、 引申义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意义和原字有关的。例如:①凤:《说文》云“古文凤,象形。凤飞,羣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b、 纯粹借音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意而不论原字的意义的,也就是把整个字当作纯粹音符的。例如:①所:《说文》云:“伐木声也.从斤,户声。”假借为助词。②易:《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假借为难易之易。(注:“蝘蜓”,俗称壁虎。)
● 假借的使用范围: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新词的意义,因此,汉语的各种词类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假借字。例如:
1. 名词: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借为货泉的泉;②“钱”是一种田器,竟借为货币的钱;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为人才之才。
2. 动词:①干求的“求”,本义是“皮衣”,求和裘是异体字。②升降的“升”,本义是“十合”。
3. 形容词:①“难”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②“易”是蜥蜴,借为容易之易;③“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④“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远。
4. 数量词:①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来表示序数;②量词如“斤”,它的本义是斧斤;“枚”,它的本义是干(干〔gan四声〕同“干”)。《说文》:“干也,可为杖。从木从攴”(攴pu一声,古同“扑”,戒尺)
5. 代词:“汝”的本义是水名,“之”是出的意思,“若”是选择的意思。它们假借作为代词,和原义根本不同。
6. 副词:“末”的本义是“木重枝叶”,“不”的本义是“花柎”(注:花柎〔fu一声〕:花萼,亦指草木子房);“又”的本义是“手”。这些字假借为副词之后,本义反而废弃了。
7. 介词:“於”本是鸟的异体字,“为”本是作为的意思;“在”本是草木初生在土上的意思。它们都借来作为介词。
8. 连词:“然”是燃料,是燃的本字;“而”是胡须,“且”是荐的意思。它们都借来表示连接关系。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