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7 01:14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2-06 16:19
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鸠书
- 2021-02-06 17:36
经济和管理不是一起的。这个要分清。
不过有一样是共同的,那就是就业定位很模糊。
经济学很宏观,所以学的都是宏观经济,对就业来讲除非你要做学问,不然基本上和学的没关系。
管理也一样,管理就是学管的艺术,理的学问,可是大学毕业没人会让你去管去理的。
但是不意味着就业形势不好。基本上它们属于传统热门专业,也就有着相对稳定的接受源。一般的企事业单位都有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外企的话一般不太注重专业。最近最热门的经管专业去向是人力资源管理,销售助理。
不过有一样是共同的,那就是就业定位很模糊。
经济学很宏观,所以学的都是宏观经济,对就业来讲除非你要做学问,不然基本上和学的没关系。
管理也一样,管理就是学管的艺术,理的学问,可是大学毕业没人会让你去管去理的。
但是不意味着就业形势不好。基本上它们属于传统热门专业,也就有着相对稳定的接受源。一般的企事业单位都有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外企的话一般不太注重专业。最近最热门的经管专业去向是人力资源管理,销售助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2-06 20:19
就业前景主要包括:
1、传统管理职位:有很大一部分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最开始来自基层锻炼经验。虽然说很多企业(一部分外资企业除外)目前开出的待遇水平让人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那些有心又有条件上MBA的同学来说——研究生就业环境恶化,但是具有一定年限工作经验的MBA毕业生在人力市场还是很受欢迎,如质量管理、专业项目管理等;
2、人力资源管理职位:以前的大学是没有专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它只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近几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地位一直是水涨船高,在公司的人员配置、战略决策、发展规划等关键问题上都处于智囊团位置,比如人力资源总监、薪酬经理、招聘经理、培训经理等;
3、市场营销职位:从历年人才市场统计数据来看,市场营销职位的需求经久不衰。销售职位的供需两旺一直是职场的一道风景线,即使在不同行业,市场营销类职位也总是招聘的热门,比如营销总监、营销主管、管理培训生、销售培训生等。
4、物流管理职位: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招贤绣球四处高挂。而且,国内企业对物流行业成本压缩的诉求也刺激了物流人才的需求。目前,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超过600余万,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可以说,中国的物流业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阶段,极具市场潜力,前景十分广阔。大家可以报考报关员考试,或者是跟单员资格认证等。
5、公共管理职位:这主要是公务员以及协会、学校等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这也是管理学专业研究生的一个去向。尤其是目前一些机构推动改革,实现工作人员的知识化、年轻化,相信这部分就业会很快成为一大亮点。
就业热门:
管理学中部分二级学科近几年就业情况比较理想,比如工商管理里面的市场营销、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就业情况一直不错。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早些年就业非常一般,大部分到高校任教或者从事理论研究,但在未来几年估计公务员及协会等事业单位的就业会成为一个亮点。
就业潜在行业:
咨询类职位:这部分涉及到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多个层面,除MBA、EMBA外,硕士研究生到咨询公司就业的也是比较多的。中国本土的咨询业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时期,文都教育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会需要外脑的帮助,咨询人员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更多管理学专业方面的高级人才会进入这个就业领域。
- 2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2-06 18:54
管理学专业的就业领域
管理学专业领域的毕业生,适应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合资类与外向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其它社会经济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计算中心等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等管理工作。
管理学类专业的毕业生适应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合资类与外向型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其它社会经济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计算中心等相关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营等管理工作。
具体来说——
(一)企业管理
1.企业管理: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2. 市场营销: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决策、营销管理、销售、公关、品牌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或者是实际操作与管理性工作。
3. 会计学:主要到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4.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5. 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6. 旅游管理:主要到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经营或研究工作。
(二)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就业前景:主要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主要到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劳动与社会保障:主要到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到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
二、管理学专业的就业热门
具体来讲,在最近几年内,其就业前景主要包括——
(1)传统管理职位:有很大一部分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最开始来自基层锻炼经验。虽然说很多企业(一部分外资企业除外)目前开出的待遇水平让人难以接受,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那些有心又有条件上MBA的同学来说——研究生就业环境恶化,但是具有一定年限工作经验的MBA毕业生在人力市场还是很受欢迎,如质量管理、专业项目管理等;
(2)人力资源管理职位:以前的大学是没有专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它只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近几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地位一直是水涨船高,在公司的人员配置、战略决策、发展规划等关键问题上都处于智囊团位置,比如人力资源总监、薪酬经理、招聘经理、培训经理等;
(3)市场营销职位:从历年人才市场统计数据来看,市场营销职位的需求经久不衰。销售职位的供需两旺一直是职场的一道风景线,即使在不同行业,市场营销类职位也总是招聘的热门,比如营销总监、营销主管、管理培训生、销售培训生等。
(4)物流管理职位: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推动了中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招贤绣球四处高挂。而且,国内企业对物流行业成本压缩的诉求也刺激了物流人才的需求。目前,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超过600余万,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可以说,中国的物流业正处在蓄势待发的阶段,极具市场潜力,前景十分广阔。大家可以报考报关员考试,或者是跟单员资格认证等。
(5)公共管理职位:这主要是公务员以及协会、学校等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这也是管理学专业研究生的一个去向。尤其是目前一些机构推动改革,实现工作人员的知识化、年轻化,相信这部分就业会很快成为一大亮点。
三、管理学专业的就业待遇
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薪酬方面,弹性较大。一般在经济领域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年薪高于在政府机构中工作人员的年薪。政府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高于一般管理人员,而且差距较大。政府机构的管理人员年薪约在1万-2万元;经济领域的管理人员年薪约在1.2万-10万元。有的在外资企业或民营大型企业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可达到几百万元。
四、管理学专业的就业热门
管理学中部分二级学科近几年就业情况比较理想,比如工商管理里面的市场营销、会计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就业情况一直不错。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早些年就业非常一般,大部分到高校任教或者从事理论研究,但在未来几年估计公务员及协会等事业单位的就业会成为一个亮点。
五、管理学专业的就业潜在行业
咨询类职位:这部分涉及到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多个层面,除MBA、EMBA外,硕士研究生到咨询公司就业的也是比较多的。中国本土的咨询业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时期,文都教育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会需要外脑的帮助,咨询人员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更多管理学专业方面的高级人才会进入这个就业领域。
- 3楼网友:纵马山川剑自提
- 2021-02-06 18:17
我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和主要矛盾,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近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走势。 首先,讲一下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主要矛盾。毫无疑问,我国的经济形势总体而言是好的,这一点从我国的宏观调控措施就可以看出来,从去年到今年,我国一直处于宏观调控时期,事实上,从1993年下半年出现经济过热政府就开始进行控制调控了。 宏观调控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也曾进行过宏观调控,但过去调控的结果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经济增长必然有一个下滑的过程,下滑到一定程度再上去,但这一次的宏观调控到现在为止经济增长速度基本上没有下滑,而且还略有上升。不仅经济增长速度没有下滑,而且其他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到现在为止表现也很好。比如,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通货膨胀,股价也比较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为什么这一轮宏观调控比较好?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政策掌握的技巧上,首先是宏观调控抓的早,抓的及时;其次是这次宏观调控的力度掌握的比较好;第三是重点抓了举措,这次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两个,一是把资金供应从紧,二是土地供应从紧,这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两个源头;第四是调控的进度控制的比较好。 当然,我国经济实际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是深层次的问题,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是现在或者是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出现的问题,而是长期积攒的问题到现在没有解决。深层次问题有哪些呢?我归纳为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几个明显的不协调,首先是供给与需求不协调,国家经济宏观上供给不协调,经济要顺利运行必然会受到影响;其次是速度与效益不协调,我们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效益却没有同步发展;第三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与资源环境调节明显不协调,经济增长目标定的很高,但我们的资源条件却非常差,这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是相当大的。 第二,是从社会结构来讲存在三大矛盾,首先是就业不足的矛盾,劳动就业越来越困难;其次是城乡矛盾较大;第三是收入差距过大。 第三,在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上存在三种潜在的风险,首先是财政风险,我们的财政有很沉重的包袱,这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其次是金融风险,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呆账、坏账严重,如果长期收不回来这些账,就有可能出现危机;再次就是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腐败、混乱的风险,现在由于改革没有到位,体制也不完善,极易出现诚信缺乏、贪污腐败的情况。 其次,我想讲一下根据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办。我认为,最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继续保持政策稳定,防止经济波动过大,使经济能够持续、快速的增长。 第二,调控的时间不能拖的太长,时间过长也会造成很大的波动。比如,1993年下半年进行的宏观调控是完全正确的,到1995年时基本上可以说是到位了。但在1996年春天,国内曾经发生了一次争论,1996年的财政性货币政策究竟是继续实行1995年前的双紧政策还是适当放松,增加一部分投资,激活经济、增加就业问题,当时理论界争论的很厉害。后来采取的是后一种意见,而没有采取前一种意见,结果导致1997年下半年出现通货紧缩,到1998年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每年发一千多亿国债,一直到2003年物价才摆脱通货紧缩。因此,我们现在的宏观调控一定要稳,既要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反弹,导致经济重新过热与通货膨胀过高,又要防止压缩过多,出现通货紧缩。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经济中存在的种种社会矛盾。到现在为止,我们发展不协调、不平衡最重要的表现是这些年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事业发展较慢,严重滞后。 第四,必须坚持效益优先,力争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现在经济可持续发展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资金,不是市场,不是劳动力,最主要是资源。资源问题怎么解决?要靠提高科学技术解决。 第五,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各种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是一个很根本的、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在对经济改革的估计有一种过高的倾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或者是基本建成,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成,而且差距还比较大。在这一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会牵扯很多问题,要改变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是非常痛苦的,但也是必须要经历的。 宏观调控改革手段已经初见成效,初次分配改革效果不错,已基本达到了效益优先、拉开差距的目的。下一步就是如何运作资源再分配的问题,而且还要在公平的前提下。其中,最难的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一种深刻的权利意义调整。现在要进行的调整是政府内部的横向调整,难度较大,而且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直接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不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就很难推动。今后我们还要解决如何注意化解和减少社会风险,加快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步伐的问题;解决国企效益低下的问题;加快深化体制改革,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进入小康社会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