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孔子学易并作《系辞》的因缘是什么?

答案:3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5 18:50
  • 提问者网友:藍了天白赴美
  • 2021-02-05 13:12
《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有没有道家的因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2-05 14:26
孔子学易的因缘,确是缘于道家。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或许会给人一些启发。
孔子49岁那年,在郊野之地遇到两位隐士。隐士留他住了两晚,谈话很投机。在离开前,隐士为孔子占了一卦,并预言了一些事。孔子深信不疑。回去后,随即潜心研究易理,“韦编三绝”,三月不知肉味。至50岁时,遂感已知天命。因而作十翼,以阐易理。
这个故事,且不论真伪。
从历史记载看,孔子与道家有渊源,但并不知道渊源有多深,不象后来孔融所说的李孔是一家。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孔子之学,最初并未自成体系,而是经过近三十年奔波之后,融合百家学问而成。孔子向老子问礼,众所周知,因为老子太有名了,而向其他隐士问易、问其他,史上记述很零散,且没有统一说法,但并不等于没有,因为当时的隐士太多了。隐士之所以是隐士,是因为他们知道时机未熟,不愿意出来抛头露面。正如诸葛亮当初不出来辅助刘备一样,“得其主不得其时”。隐士们知道,春秋战国,能够成就孔子,无法成就自己,因而甘愿为孔子当人梯,做垫背,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正是道家清净无为的义旨所在。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幕后演员的贡献。
从反面看,孔子早年是不屑于学易的,只把它当作巫卜之术来看待,所以,如果不是因为受到隐士的点拨,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孔子是不会有50岁再学易的转变的。另一方面,孔子晚年做道德的学问,理论基本上与道家如出一辙,更能看出孔子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之深。
所以,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可以肯定孔子学易与道家渊源很深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2-05 16:06
ZT 十翼说是孔子所作,十翼是不是当时所禁,还要找资料。现在我读儒家、道家、医家著作,易经是不得不学的。朱熹指出:易经是卜筮之书,十翼才是儒家的基础。我是赞同这个观点。台湾易学学者陈鼓应要进行第三次扫雾,要把易传和易经分开,我也赞成。周易是文王和周公所作,到孔子著十翼相隔有五百来年。况且孔子是五十岁以后才研究易经的,那时,孔子的思想基本形成了,写十翼也是为表达他的儒家思想。八卦是伏羲所作,文王是整理六十四卦,周公是给三百八十四爻下的定义,到这时易经主要的应该还是为卜筮所用(但是不得不夹带儒家的观念)
  • 2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2-05 15:40
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周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哲学专著。《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属黄老学派作品。《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其形成年代主要有下面两种说法: (1)战国前中说。认为文中开头”天尊地卑“与文中大量道家术语,曾见于孔门弟子公孙尼子的《乐记》,可证为战国前中期。 (2)战国后期说,认为此传陆续写成,其中对占妞法的解释以《彖》、《象》为蓝本,故出于《彖》、《象》之后。另有秦时作、汉时作等说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