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词赏析有吗?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8-02 16:11
  • 提问者网友:佞臣
  • 2021-08-02 03:12
临江仙夜归临皋赏析,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词赏析有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尢
  • 2021-08-02 04:12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本文作者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1]。苏轼之父洵、弟辙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化人士,父子三人也以“三苏”之名流传于世。
公元1059年苏轼任大理评事一职,开始踏上经世济民之路。但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流放。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在各地游历做官。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这是宋朝第一起因文字获罪案)。经各方营救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并受到监视。从元丰二年到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苏轼在黄州谪居七年。为了摆脱谪居生活的苦闷,苏轼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命为“东坡”,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自号“东坡居士”。黄州的谪居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词就是这个时期写下的。
下面我们来看正文。
“临江仙”是词牌名(著名的词牌还有“念奴娇”,“沁园春”等),而“夜归临皋”则是题目。据《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雪堂夜饮,醉归临皋。”临皋为一地名,在今天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曾寓居于此。
正文第一段第一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这里的“东坡”是指苏轼在黄州城东开垦的躬耕之地,他自号东坡居士,系效白据易“忠州东坡”之名。“复醉”意指醒了又醉,醉了好多次,这里是夸张的说法,说他喝了不少酒,有朦胧之意,似乎只记得自己不停地喝了不少酒。这句话的大意是晚上在东坡喝酒,夜不知自己喝了多少,喝了多久,起身回去休息时只觉已是三更之天了。“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回来听得家童已经入睡,还不时发出如雷鼾声,叩门都没有反应。夜深人静之时,酒意尚存之际,叩门不应,面对不远处奔腾不息的江水,听着江水不断拍打两岸的声音,苏轼不由回想自己坎坷多变的仕途,感慨良多。这样自然由第一段的叙事转入下段舒臆。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营营”,即“营营碌碌”,为了目标而不停奔波劳碌。这句话直译就是一直以来无奈身不由己(“身非我有”),什么时候我才能忘记身外的东西不再奔波忙碌呢?这点需要我们结合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来理解。作者初入仕途时,雄心勃勃,“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充满着对自己治国平天下之才的极度自信,并表达出一种对自主选择进退的自豪感。儒家知识分子入世的精神得到充分体现。但是后来的一系列的事变,让自己原先的设想一再遭受打击,年轻时的狂放、自信,显得那么的缺乏基础。原来在皇权面前,自己是那么的无力。君命不可违,进与退,主动权并不在自己这里。认识到这些,原先的进取之心自然挫了锐气,而生退隐之心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追求在这里表露无疑。
“夜阑风静榖纹平。”这句又转入写景:夜已深了,风也停了,江面上随风而起的风浪也停息了,只有微细的波纹在荡漾。其实,联系到下一句,这又何尝不是作者当时心境的流露呢?一来想了这么多,刚才的酒意已经去了大半,心理开始平静下来;更为重要的是,人到中年的苏轼,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波折和遭遇之后,已经逐步去除了年轻适当的轻狂与浪漫,......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