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引导学生落笔快而准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5 00:24
  • 提问者网友:無理詩人
  • 2021-01-14 03:33
如何引导学生落笔快而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1-14 04:36
每次写堂上作文, 发现许多学生迟迟不肯落笔, 尤其是写材料作文。 中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是材料作文, 因为要先读懂才能准确立意) 是语文教学中的常见现象, 因为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并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于是许多语文教师便逐渐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了 。 其实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是十分不正常的, 因为作文是语文综合表达运用, 一般学生平常聊天一个小时绝对没问题,何以每到写作文就头痛? 我想如果让学生计算圆的周长, 学生绝不会感到困难, 因为只要代入公式“圆的周长=2πr” 就可以了, 因此, 我认为学生怕写作文至少反映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症结,就是无法让学生找到一种像数学公式或化学方程式一样让学生更容易操作的写作方法。 分析学生迟迟不肯落笔的原因, 无非是“两无”, 一是无从入手, 二是无话可说, 归根结底是怕写错了。 此观点不必详论, 重点应在于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也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落笔快而准。 就以上问题笔者做了多番思考, 某日与学生闲聊时得到了启发。 从玩笑得到的启发 前些年我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我们推行了加分制, 每个学生堂上每发言一次就加 1 分, 作为平时成绩, 与学分认定挂钩。 为了鼓励学生发言, 我们并不强调学生发言的内容一定正确。 有一调皮男生课间问我:“老师, 是不是只要我发言了 就可以加分? ”得到我肯定的答案后, 他开玩笑说: “那我就站起来提问‘1+1 等于几’, 马上坐下立刻又站起来,说我自己回答‘等于 2’, 那我发言两次, 是不是可以加 2 分? ” 结果哄堂大笑。 其后我细心思考,觉得这学生当真聪明绝顶, 他一下就解决了两个难题: 无从入手+无话可说。 万事开头难, 很多学生写作时搔破脑袋也无法下笔, 只因这个头难开; 有的学生写了 开头, 硬是写不下去, 只因肚子里没材料。 按以上调皮男生的逻辑去做就可解决, 那就是没话找话, 并找最容易回答的话。 套用语文的术语, 就是以设问法入题。 用实践来代替理论 高一高二学生对材料作文感觉难度大, 不好把握, 尤其是审题立意, 错过一两次就更不敢下笔了 。 笔者决定用设问法引导学生突破材料作文下笔难关, 于是专门开设了一节材料作文开头段(议论文) 训练课。 为了 降低难度, 选了 记叙类材料, 结果效果不错。 我觉得这种方法对高三部分学生也有借鉴的意义, 因此提出来请各同行斧正。 具体操作步骤: 一、 给出一则简短故事材料, 先示范以设问法入题, 让学生明确入题的方法。 如 “齐宣王使人吹竽, 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之, 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泯王立。 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 1、 先引导学生明确记叙文的 6 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 找出本材料中的要素: 如人物(齐宣王、 三百人、 南郭处士、 泯王)、 事情的起因(不会吹竽的南郭向齐宣王自荐并成功进入乐队) 等。 3、 引导学生从人物或事情的角度来设计问题。 如事情的起因(为什么不会吹竽的南郭能成功进入乐队? )。 4、 教师示范(或引导学生) 回答自己设计的问题, 并借此入题以及确立文章观点。 如: 正向思维: “为什么不会吹竽的南郭能成功进入乐队? 那是因为‘宣王说之’, 只因为‘宣王说之’ 而使南郭之徒尸位素餐多年, 这个典故给领导者敲响了警钟, 告诫领导者不能凭喜好用人。 逆向思维: “为什么不会吹竽的南郭能成功进入乐队? 那是因为南郭能敢于自荐, 为他成功进入乐队创造了机会。” (提示: 逆向思维有时能给人新鲜感, 但如果处理不好, 容易给人感情倾向不当的感觉, 有一定的风险, 要慎用。) 二、 引导学生按照以上设问法进行记叙类材料作文写作开头段(议论文) 训练。 1、 可以从本材料的其他要素入手, 如事情的经过(南郭在乐队中蒙混多年)、 结果(宣王死,泯王立。 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2、 引导学生设计问题。 如事情的经过(为什么南郭能在乐队中蒙混多年?)、 结果(为什么泯王好一一听之, 处士就逃? ) 3、 引导学生回答自己设计的问题, 并借此入题以及确立文章观点。 如: ⑴ “为什么不会吹竽的南郭能成功进入乐队? 那是因为南郭能敢于自荐, 为他成功进入乐队创造了 机会。” 或者“为什么不会吹竽的南郭能成功进入乐队? 那是因为‘宣王说之’, 只因为 ‘宣王说之’ 而使南郭之徒尸位素餐多年, 这个典故给领导者敲响了警钟, 告诫领导者不能凭喜好用人。 ⑵“为什么南郭能在乐队中蒙混多年?三百人合奏的工作形式是南郭能在乐队中蒙混多年的原因, 它恰恰说明了 大锅饭制度是培养滥竽充数者的温床。” 或者“为什么南郭能在乐队中蒙混多年?难道就没有人发现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发现有人滥竽充数却没有人揭发, 这明显反映了中国人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 而这种明哲保身人生哲学中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的普遍心理就是滥竽充数者得以蒙混过关的主要因素之一。” 设问法入题的应用与完善 学生经过以上训练, 基本掌握了设问入题法, 教师就可以用其他材料来训练学生以便考证与强化。 如 “人有卖骏马者, 比①三旦立市, 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② , 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 比三旦立于市, 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 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 连接着 ②伯乐: 有名的善于相马的人 ③一朝之贾: 一天的报酬” 学生一般能在 1-2 分钟就提出一个设问句并确立观点, 如 为什么那匹马被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后就“一旦而马价十倍” ?因为伯乐是相马的专家, 人们因为相信伯乐而相信马是好马。 为了不辜负世人的信任, 专家(权威) 们, 你们真的要坚守你们的原则, 不要为了 个人私利, 利用人们对你们的信任为伪劣产品做广告。 为什么那匹马被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后就“一旦而马价十倍” ? 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 说明权威的重要。 马还是那匹马, 马价十倍只因伯乐一顾, 这个故事提醒世人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 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再使用其他的记叙性材料, 一般都能使用这种设问法入题。 如: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 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庄子· 天运》) 学生一般能在 1-2 分钟就提出一个设问句并确立观点, 如 为什么东施学习西施“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 坚闭门而不出; 贫人见之, 挈妻子而去之走? 那是因为东施生搬硬套, 弄巧反拙。(正向思维) 东施学习西施“捧心而颦其里” 这件事, 是不是毫无可以肯定的地方? 非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东施对美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 还有更可贵的是她把追求落实到行动上。(逆向思维) 在此同时, 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设计问题时不注意选择, 如“东施真的那么丑吗? ” 等, 我觉得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指导, 经过考虑我认为应提醒学生以下内容: 运用设问法入题要注意的问题 1、 问题要从原材料引发 2、 挑选有意义的问题入题 3、 挑选自己有话可说的问题入题 设问入题法肯定有它的不完善之处, 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也希望同行能不吝赐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