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帮我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写个句子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30 11:13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04-29 19:55
null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4-29 21:26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反意思


1记人 2 叙事 3 状物 4 写景 5 抒情 经验谈: 1 老师谈 2 学生谈 议论文: 1 立论 2 驳论 3 读后感 4 杂文 : 1 说明事物 2 说明事理 : 1 现代诗 2 古体诗 3 散文 4 小说 1 应用文 具体怎么写根据题目而定至于意思我也不能解释那么多主要就这些:如记叙文,一般是指写事的~~~说明文一般是要说明某个事物~~~ 3


语文的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一、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也叫事情发展顺序
作用: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再接着原线继续叙述。)如:《羚羊木雕》
作用:介绍了……,表现了……;解释上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作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
例:《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古→今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四季更迭)
2、空间顺序: 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游览顺序是空间顺序的一种。
例如:《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
注: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逻辑:思维的规律)
常见的逻辑顺序有:①从主到次:《中国石拱桥》第9段成就原因 ②从简单到复杂:《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③从概括到具体:《中国石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 ④从整体到局部:《苏州园林》全文结构
⑤从现象到本质:《恐龙无处不在》南极化石—大陆漂移 ⑥从结果到原因:《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击
■除此之外还有: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从原因到结果等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三、论证顺序。
1、时间上从古至今;
2、范围上由中及外;
3、论证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实、具体、权威,有说服力的论据更有论证力度)


过渡句就是联接上下文,由一个问题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段落末尾或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个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系.所以判断时可以根据位置,也可以根据内容,最好还是根据内容判断.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下面几种:


用小标题过渡.
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
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
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
用提示句过渡.


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4)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9)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10)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答题术语)
(1)开头:总领全文(总括全文),引出下文(开启下文),开篇设疑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为后文埋伏笔、作铺垫
(3)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结尾照题,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铺垫一般用于文章开头,一般说前后有联系,并且前面的主题思想较浅,而后面较深。埋下伏笔是说一件与后面内容无关紧要的事件,而一件简单的事,可以简单诉说文章中心。过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部分的上下文直接相关。


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 (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犟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