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君子慎独的诗词,关于慎独的名言故事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14:23
  • 提问者网友:無理詩人
  • 2021-04-04 03:49
关于君子慎独的诗词,关于慎独的名言故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4-04 04:24
曾国藩做慎独功夫,以道光22年10月初1日为分界线,在这一天之前,他的用功是零碎的,偶然的。前一年的7月14日,他拜访了唐镜海先生,请教读书、修身的要领。 唐先生劝他以《朱子全集》为课程,身体力行;又向他介绍了当时著名理学家倭艮峰先生的用功方法;据他这一天的日记记载,他听了唐先生这一席话之后,“昭然若发蒙也。”但从这一天起,到第二年的lO月初1日,一年多的时间,他在日记中的自我批评只有两次,一次是道光21年9月初1日发誓戒烟,另一次是第二天,他责备自己“聪明日减,学业无成,可胜慨哉!……自今以始,吾其不得自逸矣!”他的静坐,也是从这一年的12月12日才开始,13日、16日、18日、19日,共五次,其目的也不在于慎独,而是为了治病,“竹如教以静坐法,谓可不药有喜,”他真正自觉地做慎独功夫,是在他3 l岁这一年,即道光22年l 0月初1日,这阀天,他拜访了倭艮峰先生,他日记中这样记载:“拜倭艮峰前辈,先生言‘研几’工夫最要紧。颜子之有不善,未尝不知,是知几也……失此不察,则心放而难收矣……又教予写日课,当即写,不宜再因循。”所谓“知几”,这是《易经》中的话,几者,动之微也,也就是内心深处每一个念头的活动;每一个念头都自己察知,叫做“知几”,与“慎独”的意思差不多,在倭艮峰先生的督促下,他真的不再因循,就从这一天开始,他每天都学着倭艮峰先生的样子,静坐,读《易经》,写日记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本月26日,他在给弟弟们的书信中,介绍了这一段时期他修慎独功夫的情景:“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功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起,今三十本矣。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故所读之书,句句皆切要之药。…余自l O月初1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余自10月1日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9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13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故,前嫌尽释矣!
杨震四次调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到郡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时,过去他曾推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正在做昌邑的县令。晚上,王密去拜见杨震,怀中揣了十斤金子,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
《杨震暮夜却金》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本文妙就妙在“暮夜”二字上。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这是天理不容,法理不容,人理不容,情理不容的事,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一个人,从小到大,为民为官,白天黑夜,有人无人,都能严以律己,不贪不占,拒礼拒贿,其人品之高尚,其道德之规范,有口皆碑,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思想教育素材,由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杨震的话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