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1:22
  • 提问者网友:辞取
  • 2021-01-03 06:18
阅读理解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逼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②□□□□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1)“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拿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2)落花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3)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1)根据第①段有关内容,在第②段空格处应依次填人的词语是(各4个字)□□□□,□□□□(2)写出第⑥⑦段中,划线句(1)(2)的含义。答:(1)________(2)________(3)第⑦段中,写欧阳修写文写诗有成有败。写文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写诗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4)根据文中划线句(3)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B.书非借不能读也C.尽信书不如无书D.思而不学则殆(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亚克敦、欧阳修。爱因斯坦的事例,分别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答: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1-03 07:16
答案:1.读而不懂,既读也懂;4.C;解析:(3)不仅学习而且有创新\虽然学习但是没有创新(4)(5)略(符合要求即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1-03 08:46
我学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