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从“断肠人”可以体会到诗人此时的思绪是怎样的?

答案:4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08:58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04-04 04:50
从“断肠人”可以体会到诗人此时的思绪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4-04 06:04
1.从“断肠人”可以体会到诗人此时的思绪是怎样的?
答:极度伤心,仿佛肠子都要断了。
2.把这首散曲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答: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惨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的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的前行。夕阳渐渐的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4-04 08:56

主要表达了:天涯羁旅的孤独感和彷徨无助,还有内心的凄楚、悲怆。《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中的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刻画了一个奔波在外的游子形象,表达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思 这首小令先写景再写情,写景为抒情服务。作者马致远先是采用白描的方法,仅仅用了18个字就描绘出9种不同的景物,将它们和谐而又自然地纳入一个画图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枯藤老树昏鸦”说明此时乃深秋时节,“古道西风瘦马”则间接刻画出异乡游子的形象。与此同时,作者也将自己悲凉的感情寄托于此景中,使原本已十分凄凉的景物更令人伤感。作者也十分注意景与情的配合,例如“小桥流水人家”,本是及其常见的普通景物,但当它与“断肠人”同处于一个画面之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象,而成为“断肠人”心碎断肠之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气氛,真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不仅言简意骇,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将全文的感情基调推上一个高度,很好地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后两句则直抒胸臆,“夕阳西下”,作者的惆怅悲哀之情溢于言表,“断肠人在天涯”则点明全文主旨,此时,作者的羁旅之思体现得淋漓尽致 全曲中作者注意词句的前后照应,如“昏”与“夕阳”,“天涯”与“古道”,虽无一个“思”字,但全文却始终围绕此字来写,作者的惆怅悲哀之情无处不在,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首被喻为“秋思之祖”的元曲小令确实有它独到过人之处。

  • 2楼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4-04 08:50
“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小桥流水人家, 纤巧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 古道西风瘦马。 荒郊古道上,一匹瘦马载着游子,冒着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何处是归宿?哪里是家乡?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小桥流水人家, 纤巧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温馨。 古道西风瘦马。 荒郊古道上,一匹瘦马载着游子,冒着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何处是归宿?哪里是家乡?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不愁肠寸断!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 3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4-04 07:39
1、“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2、简介 《天净沙·秋思 》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