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看待一个全媒体时代的采访方式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2 16:53
  • 提问者网友:活着好累
  • 2021-04-02 10:22
如何看待一个全媒体时代的采访方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4-02 10:50
不打无准备之仗,提前挖掘 黄金价值点
周密的调查是获得良好采访效果的关键。为了使采访过程按照你期待的思路发展,你必须把与采访相关的所有问题了熟于心,即使它们对你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要想挖掘独特而有趣的故事,你就不能对被采访者的状况一无所知。他们此前在别家媒体中是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他们避而不谈的内容有哪些?这些讯息背后隐含的也许就是此次采访的黄金价值点。

同样,你应该也能发现,开放式的问题往往能带来更好的效果,因为它将激发被采访者更多无意识的精彩回答。

提问由浅入深,简洁的 提纲 串起你的故事线
尽管实际采访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突发状况,你还是应该根据采访主题提前列好大纲。这个提纲没必要很复杂,只要里面的问题能够保证你串联起完整的故事线就够了。
最常见的采访模式是从简单轻松的问题开始,这样可以有效缓解被采访者的紧张情绪,等到时机成熟,你就可以抛出那些深层的问题了。

吃着火锅唱着歌? 采访地点 很重要
无论是什么样的采访,地点选择都很重要。也就是说,在正式采访之前,你一定要到约定好的采访地点“踩个点”。现场的灯光如何?环境是否嘈杂?也许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在正式录播那天,你可不想遇到什么意外。
向“电量不足”和“存储卡已满”Say No
你无法预知采访将要持续的时间,而由于电池没电或者存储卡内存已满被迫缩减采访内容一定是记者们的噩梦,因此一定要带好备用设备。

提升 采访对象 的颜值,别被奇葩穿着倒了胃口
这是防止现场采访出现不愉快的有效方法。你可不想等到采访开始前,才发现对方穿着十分滑稽丢脸。就我个人来说,在采访前,我通常会给采访对象提供一个指南,包括我们希望了解的信息,得体的穿着搭配,还有联络方式。

对采访想要达到的Bigger做到心中有数

在你确定将要提问的问题和其他硬件设施之前,你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这次采访的整体风格。这场采访需要突兀的停顿或者戏剧性的起承转合吗?采访对象需要直视摄像机吗?

无论你决定采取何种风格,都要确保在开机前就与各方面的工作人员协调沟通好。

雇佣专业的录音师,给声控们带去福利
糟糕的声音会令你失去观众,不幸的是,这已经成为很多现场采访节目的软肋。寻找一个在录制过程中能够担当音频录制和处理大任的优秀录音师吧,要知道很多时候音频甚至比视频更重要。

保持 神秘感 ,告诉对方讨论的主题而非问题

正如你应该列出一个关于采访进程的大纲,你也应该大体了解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尽管很多视频节目导演提倡在采访前把问题大纲发给采访对象,我却不认为这是个好办法。如果采访对象事先知道自己即将被问及的问题,他们就会提前模拟出答案。如此一来,采访过程就失去了问答的乐趣,变得无聊而乏味。相反,我建议你发给他们一些想要讨论的主题而非具体的问题。

现场录音也是一个常见而有效的办法,它可以让节目导演准确的知道采访过程的讯息,但是如果你不能提供一个优质的外接麦克风,那就不必多此一举了。

做个善解人意的 沟通者 ,用完整的句子回答提问

在回答对方问题时,要尽可能使用完整的句子。比如说,如果被问及“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最好不要简单的回答“绿色”,那会使得谈话没有继续下去的动力。相反,更好的表达方式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这样一来,沟通双方都能感受到彼此希望谈话继续深入的意愿。

你的采访你做主,别被对方的跳跃式思维拐跑
把采访看作一场谈话是一种很好的心态,但是采访毕竟与日常谈话不同。最明显的区别是,在一场私人谈话中,话题的领域跨度通常很大,人们想到什么便聊什么,但是如果在采访中也由着采访对象的思路跳跃,你就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图了。

所以在采访过程中,必须由你,采访者,来控制谈话的节奏。试试冷静而沉稳的音调吧,那会让你的思路清晰许多。

深情脉脉的对视将激发更深入的交流

被采访者应该直视摄像机还是营造不经意的谈话场景?这是在采访前一定要对方沟通好的重要问题。如果在采访进行到一半时才提出调整,会让气氛变得很不自然。如果你想让对方和记者对视,那就要确保他们有眼神交流。

如果你想让采访对象面对摄影机,现在也有很多设备可以帮助他们做到这一点,比如一个叫做Eyedirect的神器,这是一种镜面球形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摄像机镜头前,被采访者在直视镜头的同时可以通过镜面反射与采访者进行眼神交流,以此实现更好的沟通效果。

好记者都是器材党,机位多多益善
如果可以,一定要实现多机位拍摄。两个以上的摄影机会让后期剪辑过程简单许多。比如说,如果你的采访对象想剪掉某个部分,你就可以把正面镜头删除,采用次位角度。同时也能降低某台摄影机临时出故障带来的损失。(上帝保佑!)

向新闻联播学习,抓拍“抖卷子”细节
采访环节结束后,不要马上关掉摄影机,这样你也许会抓住一些不经意而有价值的瞬间。即使没有,开头和结尾处的衔接也会让剪辑更方便。

自然声和特写镜头的魔力,用过的都说好
给采访对象一些特写镜头是很好的表现方式,特别是当你需要它们来遮挡不自然的编辑点时。如果你只有一两台摄影机,你可以在采访开始或结束时这样做。标准的特写镜头包括让你的采访对象面对着摄影机微微点头或者摆手示意。

确保在录制前保存一段采访现场的自然声,这对于编辑节点来说很重要,如果在录制过程中房间里的背景声音改变了,一定要重新录制一段自然声!

后期剪辑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儿,访完别急着说再见
采访结束后,不要匆匆跟对方告别。跟他沟通你的思路,了解他想在视频最终版本中看到什么效果。我见过一些很优秀的记者会在采访结束后和采访对象一起观看录像。这样的回顾可以确保所有的问题都已涉及到。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