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自己的态度再去评判别人的作文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5 07:53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02-14 06:56
看清自己的态度再去评判别人的作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大漠
- 2021-02-14 08:17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有3个层次的思考。
首先,别人的生活是可以评价的,至于“怎样评价”“如何评价别人的生活”,可以赞同,可以不赞同,或部分赞同,部分不赞同,要有自己的观点。
其次,现在评价变得更容易了,评价别人要有思考,要有深度。对他人正面的评价可以接受,负面的评价可能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因此,要避免情绪化、无逻辑的评价,体现对评价的逻辑性,评价要更为小心。
最后,对人的评价可能需要有更多、更深、更广的了解,避免碎片化的信息而造成的不准确、不周全的评价,因此,我个人认为,尽量少评价或不评价。
首先,别人的生活是可以评价的,至于“怎样评价”“如何评价别人的生活”,可以赞同,可以不赞同,或部分赞同,部分不赞同,要有自己的观点。
其次,现在评价变得更容易了,评价别人要有思考,要有深度。对他人正面的评价可以接受,负面的评价可能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因此,要避免情绪化、无逻辑的评价,体现对评价的逻辑性,评价要更为小心。
最后,对人的评价可能需要有更多、更深、更广的了解,避免碎片化的信息而造成的不准确、不周全的评价,因此,我个人认为,尽量少评价或不评价。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2-14 08:38
非评判性态度心理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会谈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非评判性态度。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它形象的比作看日落:“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着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桔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的望着而已。”
非评判性的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地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及,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在你的面前,营造一种融洽气氛。在会谈中评判的话是不能讲的,如果会谈的气氛迫使心理咨询师非表明态度不可,那么表态必须是中性的,可以说:“你所谈的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完全可以“理解”。“理解”一词是态度最中性化的非评判性的说法。它可以使求助者得到知己,但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只说明对他的行为和情绪发生的规律或必然性有了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所以这种表态既不破坏会谈气氛,又对后来帮助的指导留有余地,有利于开展工作。
仔细想来,非评判性态度也很适合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以前,由于性格特点和职业工作习惯,对人、事爱下评语。反思之后觉得没有必要,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与自己无关,何必要评判呢?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不管是痛苦或者幸福。对世间的事物要无条件的接纳,就像日出日落,刮风下雨,只能顺其自然,只有敬畏的看着它的存在与变化,而不要怨天尤人,横加指责。
每个人由于人格特点和生活经历不同,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然不同,不要强求别人的价值观和自己一致,更不要贬低或否定别人的价值观,以免刺激其自我价值保护机制,破坏平和气氛,伤害人际关系。
这绝不是说要放弃自己的信念,去迎合别人,而是“内方外圆”,即内心方正,外显圆通。还要坚持自己的做人原则,交益友,不交损友,不喜欢的人不理就可以了。对周围的人或事,不关乎自己的,一定要持非评判性原则,保持融洽的绿色关系。
牢记四句话:“接纳自己,尊重别人,珍爱环境,敬畏存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