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要好,需问三老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18:02
- 提问者网友:王者佥
- 2021-03-10 08:00
增广贤文里不是有一句“凡事要好,需问三老”吗,请问一下各位大虾有谁知道这个其中的“三老”分别指的是什么吗?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3-10 09:09
三老——乡官之名。战国时闾里及县,均有三老,汉初乡、县也有三老,由年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
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
据《孝经援神契》:“天子尊事三老, 兄事五更。”又据《白虎通义·乡射》:“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弟之德以示天下也。”所以天子也往往尊礼三老五更,往往以年老大臣为之。
依照古礼,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不仅要跪拜,还亲自割牲、执酱、执爵。
据《周书》卷十五《于谨传》,周武帝宇文邕在太学敬三老于谨,让于谨“南面凭几而坐,以师道自居”,皇帝反而西面“跪设酱豆,亲自袒割,三老食讫,皇帝又亲跪授爵以侑”,随后“皇帝北面立而访道。”于谨说了些“虚心纳谏”的话以教导皇帝,“皇帝再拜受之”。这反映历史早期的君尊臣卑,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峻。
到了宋代,礼敬三老五更的仪节大量省略了。元明以后更无其礼。乾隆皇帝一度心血来潮,打算行三老五更之礼,然而大学士张廷玉婉言劝止,说是这种古礼“臣下谁敢受之?!”
乾隆毫不掩饰:“古有三公坐论之礼。(今)大学士等……就地长跪……原定制之意,盖以君尊臣卑,预防专擅之渐!”
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
据《孝经援神契》:“天子尊事三老, 兄事五更。”又据《白虎通义·乡射》:“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弟之德以示天下也。”所以天子也往往尊礼三老五更,往往以年老大臣为之。
依照古礼,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不仅要跪拜,还亲自割牲、执酱、执爵。
据《周书》卷十五《于谨传》,周武帝宇文邕在太学敬三老于谨,让于谨“南面凭几而坐,以师道自居”,皇帝反而西面“跪设酱豆,亲自袒割,三老食讫,皇帝又亲跪授爵以侑”,随后“皇帝北面立而访道。”于谨说了些“虚心纳谏”的话以教导皇帝,“皇帝再拜受之”。这反映历史早期的君尊臣卑,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峻。
到了宋代,礼敬三老五更的仪节大量省略了。元明以后更无其礼。乾隆皇帝一度心血来潮,打算行三老五更之礼,然而大学士张廷玉婉言劝止,说是这种古礼“臣下谁敢受之?!”
乾隆毫不掩饰:“古有三公坐论之礼。(今)大学士等……就地长跪……原定制之意,盖以君尊臣卑,预防专擅之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怀裏藏嬌
- 2021-03-10 09:17
所谓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
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
《汉书·高帝纪上》云:“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
“三老”是县的下一级官员,类似乡长。作为有头脸的基层干部(副科级),“三老”少不了查证调停民事纠纷,算是负责教化,但他的主要工作还是收税。当时农民田里打的粮食,十分之一要上缴国家(就像现在上班族要上缴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所得税);农民的宅居地(住宅附近用于种菜养鸡的那片小地)归个家所有,要上缴户税,主要用于养兵。
三老——乡官之名。战国时闾里及县,均有三老,汉初乡、县也有三老,由年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
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
据《孝经援神契》:“天子尊事三老, 兄事五更。”又据《白虎通义·乡射》:“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弟之德以示天下也。”所以天子也往往尊礼三老五更,往往以年老大臣为之。
依照古礼,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不仅要跪拜,还亲自割牲、执酱、执爵。
据《周书》卷十五《于谨传》,周武帝宇文邕在太学敬三老于谨,让于谨“南面凭几而坐,以师道自居”,皇帝反而西面“跪设酱豆,亲自袒割,三老食讫,皇帝又亲跪授爵以侑”,随后“皇帝北面立而访道。”于谨说了些“虚心纳谏”的话以教导皇帝,“皇帝再拜受之”。这反映历史早期的君尊臣卑,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峻。
到了宋代,礼敬三老五更的仪节大量省略了。元明以后更无其礼。乾隆皇帝一度心血来潮,打算行三老五更之礼,然而大学士张廷玉婉言劝止,说是这种古礼“臣下谁敢受之?!”
乾隆毫不掩饰:“古有三公坐论之礼。(今)大学士等……就地长跪……原定制之意,盖以君尊臣卑,预防专擅之渐!”
最佳答案 谢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